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琳,清乾隆朝权臣和珅之弟。其人畅晓兵事,骁勇善战,尤于督办粮饷一途,纤悉不苟,和氏在清廷及卫藏地方抗击廓尔喀侵藏战争中临危受命并积极作为,尤其在督运粮饷、保障后勤方面措置有方,有力地协助福康安折冲御侮,迅速廓清边患,保西藏地方之安宁。嗣后,和琳又因功升任驻藏大臣一职。和氏上任后适时与福康安等制定并请准乾隆颁行《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建章立制,为后来治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驻藏两年间,和琳力除患宁乱,殚精竭虑,保证卫藏地方来之不易的安宁祥和。有清一代,多数驻藏大臣“不过迁延岁月,冀图班满回京”①,多是些窃位素餐甚而尸位误国的满蒙权贵而已。而纵观和琳一生,却是殚思竭虑,于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教势力之间,奉旨办事,巧妙周旋,积极与西藏地方官员及达赖、班禅沟通筹谋,拨乱济危,为保卫藏地方安宁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尤其对当时卫藏戡乱治平,草创制度的贡献是不言自明的。因此,就其为官做事而言,与那些“吃粮不管事”的驻藏大臣相比,高下立判;也与他那位被袁枚称作“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②的胞兄和珅确乎有天壤之别。作为一名驻藏大臣,同时又是权臣和珅的胞弟,和琳的所作所为,不论是对中央政府还是西藏地方政府,甚或大小官员吏胥,皆有可圈可点之处。基于此,研究和琳其人及驻藏期间的施政举措、得失错漏,仍具历史垂鉴之意义。 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和附录三部分,其中正文是本篇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驻藏大臣和琳任职背景的论述,分析了和琳驻藏时期对边防事务,外番事务等的妥善处理和治理,并对和琳的治藏措施做一客观和符合事实的评价,附录部分则包括了二十九条章程的具体内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