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均寿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大大延长,中国人口老龄化成上升趋势,中国高龄阶段的老人也在迅速增加。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1990年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是760多万,到1998年底我国的高龄老人增加到1000万,2000年达l100万人,今后每年将以5.3%的速度增长。面对这样的高龄化老年人口增长形式,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一直备受社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对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质量和养老事务的高效益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导致了一些养老机构或养老企业对人才的筛选有了更加严格的标准,仅仅有专业技能的学生还远远达不到一些用人单位的要求,再加上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是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学生的一些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理想信念和职业能力等职业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就目前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河北省和天津市老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普遍不高,存在职业道德素养缺失、职业意识素养淡薄、职业能力素养不强、职业理想信念素养不坚定等问题。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中职老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通过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文献梳理,发现学者们对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构成、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课程研究、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缺失及原因分析等方面研究较多,大部分学者的研究对象是面对整个中职学生群体,针对某个专业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研究较少。随着社会的进步,不同的社会阶段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要求不同,从而导致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建议还不够完善、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针对当前我国面临的高质量老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急缺问题,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着重对中职老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进一步从宏观和微观上对中职老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素养的提升提出可行性建议。具体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选题背景。这部分主要介绍了人口老龄化现状、国家的政策导向、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是对中职老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调查。以天津市和河北省两所中职院校老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学校现状、调查设计、调查结果分析这三个方面出发,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中职老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第三部分是对中职老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困境进行阐述及成因分析。当前,中职老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存在如下问题:职业道德素养缺失、职业意识素养淡薄、职业能力素养不强、职业理想信念素养不坚定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从社会、中职学校、学生等三个层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原因进行分析。第四部分笔者从社会、中职学校、学生三个层面对中职老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提出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