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相关鼓励政策的出台和财政补贴的加大投入,为乡村旅游开发注入了新活力,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随着消费升级和旅游业的转型,旅游活动出现了去中心化、散客化、自助化的趋势,旅游者也日益突破传统的旅游空间,向目的地居民生活空间扩散,“全域化”发展,这为传统著名景区周边乡村发展旅游带来了巨大机遇。为此,景区周边乡村如何利用紧邻景区优势,挖掘自身特色,依托景区实现更好的发展,值得深入研究。探讨景郊型乡村旅游地如何与主景区错位共生发展,以优化旅游环境、提高旅游质量、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武夷山每年吸引游客量1000多万人次,主景区的游客量也达到了一个增长极,但武夷山主景区周边的诸多乡村,多年来虽然也努力发展旅游业,却成效不显,难有起色。本文围绕景郊型乡村旅游发展主题,首先以全域旅游、增长极理论、旅游产业增长极理论为支撑,论述了景郊型乡村旅游的四种发展模式;其次,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观察、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武夷山主景区旅游业特征与游客需求,进而阐述主景区对周边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带动能力;第三,对具有景郊型区位优势的案例地—武夷山市星村镇黎前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后,以武夷山主景区为增长极的视角,详细论述了黎前村景郊型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本文通过对案例地黎前村如何依托武夷山主景区发展乡村旅游进行研究,得出其发展应明确以武夷山主景区为主要客源的发展定位,选择以主景区为驱动力的发展模式,以及与主景区旅游产品互补、旅游服务配套、营销策略互通、保障机制契合的发展策略,从而形成主景区与景郊型乡村旅游地共赢的格局。以期对武夷山和景郊型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