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教育接受主体因素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aozhongxi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价值观教育领域中的接受主体因素研究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伦理学、哲学等多学科知识,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和道德接受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并结合价值观教育接受的自身特点,深入、系统地研究价值观教育接受活动过程中接受主体因素的特点、结构和作用规律,提出价值观教育的接受主体因素的优化策略。本研究将揭示接受主体因素在价值观教育接受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探索影响价值观教育的接受主体因素的内涵、特征、结构与功能。对价值观教育接受过程中接受主体的需要、先在结构及非理性因素进行系统研究,探索其对价值观教育的影响作用。具体而言,本研究除引言主要分五章进行。第一章,接受理论的研究概述。对接受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重点是接受主体因素的研究成果分析。第二章,价值观教育接受主体概述。在对接受、价值观教育接受、接受主体因素进行概念的梳理与厘定的基础上,明确接受主体因素在价值观教育接受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并进一步分析接受主体因素的特性。第三章,价值观教育接受主体因素的结构要素。首先明确接受主体因素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主要包括接受主体的需要、先在结构、非理性因素等要素。在此基础上阐明接受主体因素各结构要素的涵义、特征及各构成成分的相互关系及作用。第四章,价值观教育接受主体因素的功能。本章主要研究接受主体因素的结构要素对价值观教育的作用规律,即功能。在价值观教育接受活动中,需要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是价值观教育接受的动力系统,驱动接受主体去积极主动地接受价值观教育。先在结构是接受活动的保障系统,对价值观教育接受活动起着加工、制约和导向的作用,保障价值观教育接受活动的顺利进行。非理性因素是接受活动的协调系统,对价值观教育接受活动起着调节、控制的作用。第五章,优化价值观教育接受主体因素的策略。本章基于价值观教育接受主体因素的功能,提出优化接受主体因素的策略:激发并正确引导接受主体的需要;培养接受主体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持接受主体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思想情感。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不断提出新的对策,增添新的内容,发展新的理论,这正这门科学生命力之所在,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之所在。当今时代,新科技革命方
潮州单丛茶要挤占国内外茶叶市场,不仅要有质,而且需要量.提质扩量,是潮州茶业的发展趋向.而潮州茶业要真正实现转型升级,就必须改变思想观念,转变生产方式和生产手段,就要积
目的:观察通络益肾温阳方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9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行假手术;其余51只采用左侧单肾切除术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复制DN大鼠模型
价值澄清理论是美国20世纪的著名德育理论流派之一,它认为价值观来源于生活经验,是个人的事情,学生价值观的获得是通过评价过程而不是教师的灌输。虽然该理论存在固有的理论缺陷
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应当承担对其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水平,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的重要途径。如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获取文章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的重点。从宏观角度说,阅读和写作一样,没有固定的套路,但是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嬗变。社会价值观作为意识形态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本身极为复杂,价值秩序理论则是
为深入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和黑龙江省委一号文件以及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优化黑龙江省水利厅所属事业单位人才结构,进一步提高黑龙江省水利厅人才队伍的整体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之相对应的道德建设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并不断走向完善。但客观地讲,在这一过程中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合式教学法作为一种先近的教学方式被提出,它将传统学习与e-Leaning相结合,对提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