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肌原纤维结合型丝氨酸蛋白酶的重组表达及其酶学特性研究

来源 :集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类肌原纤维结合型丝氨酸蛋白酶(MBSP)与胰蛋白酶的底物特异性类似,但其热稳定性优于哺乳动物的胰蛋白酶,可作为胰蛋白酶替代品。另外,在鱼糜加工过程中,MBSP降解肌原纤维蛋白是造成鱼糜凝胶劣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鱼类MBSP的重组表达及其酶学特性研究,可为开发MBSP作为蛋白质质谱鉴定中的工具酶及研制鱼类MBSP抑制剂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淡水鲫鱼为研究对象,以鲫鱼肌肉中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获得了鲫鱼MBSP基因(MBSP)片段,其开放阅读框为729bp,编码242个氨基酸残基,在其N-末端存在一个含20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因此,成熟鲫鱼MBSP基因(MBSP2)大小为669bp,编码222个氨基酸残基。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成熟鲫鱼MBSP基因片段(MBSP2)整合到毕赤酵母的染色体上,成功构建了重组酵母表达菌株GS115/pPIC9K-MBSP2。将该菌株在摇瓶中用1.0%甲醇进行诱导表达,在发酵液上清中可检测到分子量约36kDa的重组蛋白。Western blotting鉴定该重组蛋白为重组鲫鱼MBSP。同时,PAS染色证明了该重组鲫鱼MBSP为糖蛋白。在7L发酵罐中对重组酵母表达菌株GS115/pPIC9k-MBSP2进行高密度发酵,获得其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在28.5-29.5℃之间、pH范围在5.2-5.8之间、溶氧量保持在30%以上、流加方式为溶氧控制、间断补加甲醇诱导32h。发酵结束时,发酵液OD600可达56.2,菌体湿重为123.9g/L。通过对不同分离纯化技术进行合理组合及其工艺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一套重组鲫鱼MBSP的分离纯化工艺流程:7L发酵罐中发酵→离心取发酵液上清→30-60%硫酸铵沉淀→透析→Q-Sepharose阴离子交换层析→超滤脱盐及浓缩→冷冻干燥。最终获得了重组鲫鱼MBSP的固体产品,可用于酶学性质分析及其应用研究。重组鲫鱼MBSP的酶学性质研究包括底物特异性、最适温度和温度稳定性、最适pH和酸碱稳定性、酶抑制剂和金属离子对其酶活的影响。底物特异性研究表明,重组鲫鱼MBSP可水解蛋白质中赖氨酸的羧基端肽键,而不识别精氨酸残基,这与蛋白质质谱鉴定中的工具酶Lys-C的水解特性相类似;其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55℃和pH7.5;该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及高浓度金属离子可显著抑制其活性。此外,重组鲫鱼MBSP能快速降解鲫鱼肌原纤维蛋白,这与天然鲫鱼MBSP特性类似。将重组鲫鱼MBSP与蛋白质质谱鉴定中的工具酶Lys-C的酶学性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重组鲫鱼MBSP具有热稳定性高、pH适用范围宽、对底物的亲和力强及反应速度快等优势。另外,重组鲫鱼MBSP能有效降解如牛血清白蛋白(BSA)和精氨酸激酶等典型蛋白质。因此,重组鲫鱼MBSP有望作为蛋白质质谱鉴定中的工具酶。
其他文献
活性白土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脱色能力强,活性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油脂脱色、吸附剂、催化剂等领域,但是我国活性白土开发较晚,深加工产品少,因此为了拓宽其应用前景,有必要加强活性白土深加工产品的探索。碱性白土是本课题组新开发的一种具有阴离子交换性能的膨润土,它是氢氧化钙与活性白土表面的活性中心发生反应,负载在活性白土表面制得的。与课题组之前研发的碱性钙基膨润土相比,它采用湿法工艺,具有生产工艺简单
本文以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为研究对象,使用以豆粕为主的蛋白源替代饲料中鱼粉蛋白,研究其对生长、存活、鱼体生化组成和主要消化酶的影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