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我国政府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投入在不断加大,但由于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对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绩效开展评估研究,对于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效率,实现2020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全覆盖”和“均等化”目标,以及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构建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评价法,对中国30个省级政府2003-2012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投入和产出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发现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省际差异显著,增速极为缓慢,中部地区财政保障绩效明显落后于大部分的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又明显落后于大部分的东部地区。接着,通过利用泰尔指数进行测量,发现各省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越来越趋于公平,并且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的不公平主要由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人口差异以及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体制的缺陷所引起的。最后,通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将相应指标分别设置成投入和产出指标进行分析,得到各地区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的效率,进一步利用受限因变量Tobit模型对效率评价结果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效率整体水平还不够高,文盲率、人均GDP和财政分权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效率的影响为正,人口密度和文化政策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效率的影响为负,地区之间的差距显著,中西部地区落后于东、东北部地区。从省级层面来看,各省市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尤其是西部地区,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本文最后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强化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中央政府应该重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各级政府应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针对不同区域实施差异化区域性公共文化服务战略,缩小地区间差距。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以提高各省市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