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体的比较分析是人类对社会政治文明认识的先导,正如学者达尔所说政体研究一直推动着政治学的发展。乔治·切贝里斯提出的否决者理论突破了传统政体分类方法,提出依据政策否决者数量和政策稳定性为标准的新的政体分类,基于立法空间理论探析不同政体中政策制定过程,推动了比较政治制度研究。否决者理论以立法决策行为为切入点,着眼于政策过程中的政党型或制度型否决者等行动主体,聚焦于政策稳定性,探析政策制定中否决者互动的过程及其行动内在逻辑。近二十年来,否决者理论分析框架趋于完善,应用研究也逐年递增,形成潮流。但是,国内关于否决者的理论相关研究却处于萌芽时期。故笔者依据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否决者理论的相关研究,意欲在国内外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全面系统阐释否决者理论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为国内学术界对前沿理论的学习给予参考。本文沿着否决者理论的源起、发展和内容的研究思路,刻画了否决者理论从思想到理论发展的全景图。全文共五章内容,第一章介绍本文写作的目的、意义以及思路与方法;第二章主要是针对否决者理论相关文献进行陈述评析;第三章着眼于否决者思想发展的基石否决权,回溯否决思想蜕变的过程,探究了否决者理论成长的理论脉络;第四章开篇陈述了否决者理论自诞生到目前的十余年的发展情况,然后阐述否决者理论的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第五章着重于对切贝里斯否决者理论进行评价,在前文对否决者理论相关文献总结分析的基础上,首先从能动途径的深化、认识论和方法论以及空间模型的分析三个方面内容解析了否决者理论的贡献,然后从多元化否决者的缺失,否决者偏好测量的误判以及理论的适用范围等三方面提出否决者理论局限,最后,进一步尝试性论述了否决者理论未来发展的方向,希冀对否决者理论的拓展研究有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