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仍处于不断上升趋势。这一趋势值得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由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以及多样性,目前人们对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仍然未知,这已经严重阻碍了子宫内膜癌早期的诊断与治疗。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人体细胞代谢平衡直接影响到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发展。目前大多数临床研究试图从子宫内膜癌发病的高危因素进行细胞代谢水平的研究,针对细胞代谢过程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生物学作用这一方面来阐释子宫内膜癌细胞异常增殖以及凋亡受抑制等细胞代谢调控的关键性环节,进而进一步阐释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为预防和预后提供有力依据。催乳素是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神经肽类蛋白激素,成熟形式由199个氨基酸残基所组成。它是哺乳动物发育和泌乳所必需的,也可刺激黄体分泌孕酮,其结构与促生长素相近。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催乳素可以通过自分泌以及积累,在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催乳素在动物模型中的多重作用也暗示了它可能参与人的病理生理学。在子宫内膜癌中血清内催乳素水平的上升,提示它可能在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潜在的作用。病理学研究表明催乳素的水平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然而,自分泌性催乳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目前还鲜有研究。本课题通过构建过量表达催乳素基因的子宫内膜癌细胞RL95-2和ISHIKAWA,以及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催乳素表达水平,并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Western blot、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克隆形成以及细胞侵袭与迁移水平检测等多种研究手段,探索催乳素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增殖、凋亡、侵袭与迁移等各项生物学功能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结合使用裸鼠动物模型,讨论催乳素在子宫内膜癌细胞异体成瘤能力中的潜在功能。研究结果表明:(1)催乳素基因的过量表达可以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增强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并且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在软琼脂上形成克隆,与此同时,催乳素还可以显著抑制细胞的凋亡水平。(2)动物实验表明,催乳素过量表达的细胞会导致肿瘤的成瘤能力增强、肿瘤体积变大。(3)RNA干扰技术可以有效的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中催乳素的水平,相应的出现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等一系列生物学现象。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催乳素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催乳素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细胞的一个新的靶标分子,为今后的研究以及治疗提供新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