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入空前快速发展时期,由于产业、资本以及大型服务设施等向城市中心区的集聚,大城市对其周边区域的吸引力有增无减。随着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地向城市郊区扩散和渗透,边缘区的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步从农业型向城市型转变,城市边缘区日趋成为我国大中城市向外扩展的主要地域,与此同时也是带来很多城市问题的敏感地区。《雅典宪章》中指出,居住是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解决城市边缘区的居住问题,直接关系到城市未来的发展前景。研究当前的城市边缘住区规划模式,发现在城市近郊区区位优势明显的地段空间集聚了很多同质化的大型封闭式住区,而且这种封闭式的开发管理模式逐渐成为了现阶段城市边缘区住区开发中最为流行的一种规划模式。这种新型的住区开发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城市边缘区的开发建设,对城市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其过于单一的布局形式,同时也对城市造成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带来了许多城市问题。本文在回顾和综述国内外基础理论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我国城市边缘区大型封闭式住区的发展现状,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入手,归纳总结其对城市社会结构、空间形态以及城市整体运行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以济南市近郊区发展为例,分析济南城市边缘区的形成机理与动力机制,并对济南东部片区的边缘区封闭式住区进行案例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开放的街坊支路系统,对住区用地进行进一步的分割,坚持小尺度封闭、大尺度开放的原则,与此同时引入社区综合开发的管理模式的发展理念,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上对城市边缘区封闭式住区进行规划引导,使之逐步融入城市发展的总体脉络中来。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我国城市边缘住区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使之得以可持续的、良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