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等,一直是人们追求的思想观念和理想社会状态,从原始社会成员之间的简单的平等,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成员之间现实的不平等,人们不断探索着平等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途径。古往今来,社会成员之间是否平等往往关系着人们的价值实现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甚至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新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二十四个字,从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上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以及公民个人层面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平等”作为社会层面的要素之一,第一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素出现在党的报告中,这对于平等观的研究,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群体,他们的平等观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平等观的发展,因此,做好大学生平等观的培育工作,不仅对整个社会的平等观促进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增加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感和凝聚力,使大学生在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幸福价值。更加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马克思的无产阶级平等观为理论,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依据,运用文献研究法、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结合我国当代大学生平等观的现状,分析我国大学生平等观的特征及原因,并据此提出培养我国大学生平等观的途径和方法。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当前国内外关于平等的研究综述,梳理本文对于平等及平等观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章系统论述了平等的内涵,即平等是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地位平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平等观的内容,历史演进和发展作出了较全面的论述。第三章重点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角度,联系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实际对大学生平等观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出了包括身份平等、机会平等和沟通平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分析了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中平等观的基本内容。第四章论述大学生平等观缺失的表现,进一步分析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第五章针对我国当代大学生平等观的现状等问题,从多个角度提出平等观的培养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