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觉图像对于当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应该是不言自明的,尽管它不像人们的衣食住行那样直接关系这人的生存和繁衍,但是在生活在一个没有任何图像的世界是多么的黯然失色,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具有视觉性或更加视觉化,从日常生活到关系人体内部的医学影像乃至天文地理几乎是无所不包。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视觉图像是无处不在,无时无刻都在进入人们的视线中,在这个图像的世界中观看远胜于相信,不仅仅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这就是生活的本身。在传统艺术中的各种表现形式已被大众熟知的情景下,摄影作为一门相对来说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出现让世界为之疯狂、为之动摇。它以前所未有的迅猛之势席卷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新的视觉文化其最惊人的特征之一就是越来越趋于把原本那些本身并非视觉性的东西予以视觉化。本文通过对当代文化的纷繁的视觉经验和通过对这些图像资料的分析视觉图像对于摄影的表现者与影像的观看者之间的一种所谓落差。当然这种落差不仅仅只是存在于关乎摄影来说的这一方面,它是存在与每个角落的,是无时无刻存在和不断产生的。正如达弥施所说:“落差”既否认了平面性(平面结构),强调了垂直性,又没有完全的接受真正的历史性,因为在艺术的领域中没有“进步”,没有淘汰和取代,只有提出问题的方式不同,以及每个艺术实践打开的视野的不同。不同的艺术实践的共存以及相互渗透,不仅仅是在平面上的,因其在时间段上出现的前后不同,是在垂直方向上的,不仅仅是具有时间上的差异,还是具有落差的,有不同的落差就会产生不同的动能,落差越大,产生的动能就越大。所以在本文的讨论中也是相对来说各方面知识结构有一定的跨度的。通过摄影在众多的艺术实践中所占了比较重要的艺术地位,进而引出了关于表现与观看的讨论。这里的表现与观看的讨论几乎没有从摄影的技术方面或者是各种摄影流派的产生及风格特征上来谈论,而是将其置身于视觉文化的背景中,把它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或者说是作为一种媒介。文章大体分为四个章节从简要的对传统艺术与摄影的比较,到在摄影这一机械操作来说所需要和出的不同的“主体”的不同视觉经验方面的阐述,以及作为机械时代的产物的摄影在经历了近二百年的历史中其艺术的光韵是否因为机械复制的便捷而失去了其精英化得地位,其韵味是否存在?最后跳跃到当前社会下数码影像时代的盛行下,作为视觉图像的其发展中出于什么样的位置以及怎么处理这种落差和保持这种落差的存在。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没有同往常的那些将其狭义的定位于诸如商业摄影、新闻纪实摄影等等技术性的表现手段,而是将其作为大的环境下,放到可以让更多的公众参与进来的位置,甚至可以是不懂摄影技术的人也可以参与其中结合身边的所见所闻去思考摄影,去思考艺术,尤其是去对摄影做一番更加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