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大豆、玉米根系质子和有机酸分泌差异及其在间作磷营养中的意义

被引量 : 30次 | 上传用户:zjg76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水土资源的不断减少和人口的日益增长,粮食产量和需求量之间的缺口正逐渐扩大,解决人类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迫切。间作具有充分利用资源和大幅度提高产量的特点,对解决人口持续增长与耕地不断减少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磷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磷矿资源非常有限,如何充分挖掘土壤中的磷素来提高作物的磷利用效率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在课题组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水培条件下去离子水收集根分泌物,土培条件下滤纸片原位收集根尖分泌物和滤纸培养条件下琼脂显色-质子定量化技术,从作物根系质子分
其他文献
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研究主动水分亏缺对作物生长、产量和水分养分利用的影响,这对作物主动水分亏缺调控在农业生产上应用有一定的科学意义。本文在不同磷、钾肥施用条件下,分别在大豆苗期、分枝期及结荚—鼓粒期进行水分亏缺处理,研究了适度水分亏缺对大豆生长、干物质积累或产量以及水分养分利用的影晌。苗期水分亏缺试验设4个水分水平即重度缺水、中度缺水、轻度缺水及正常灌水,其分别为占田间持水量的40~50%、50~6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水分不足和养分缺乏是制约其生产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在诸多的方法和途径中,充分利用植物自身的营养遗传特性,挖掘其本身利用养分和水分的潜力,培育或选用那些对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高的基因型品种是已成为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降低投入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有关基因型筛选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但对造成基因型差异的生理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水氮高
本文根据雀儿山东北坡草地调查资料和实测数据,按照指标可靠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采用频度统计法和专家咨询法从植被和土壤两个方面选取植被盖度、草层高度、物种丰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