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前期五彩瓷的文学图像研究 ——以人物图为中心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tm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以五彩瓷的文学图像并以人物图为聚焦的研究。文章主要围绕五彩瓷文学图像及人物图的缘起、五彩瓷作为图像媒介是如何演绎文学所指涉的语言内容、语言形象是如何演变为图像中的视觉形象等问题展开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除了梳理清前期五彩瓷人物图形成的基础,还对五彩瓷图像文学特征最显著的几类人物图展开了具体地研究。文章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五彩瓷人物图是如何演绎文学,而总结出语言的形象演变为图像视觉形象的特征和规律,得出以下结论:其一,清前期五彩瓷文学图像及其人物图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向前推进。清前期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建设构成了五彩瓷文学图像的演变基础。文学演变为五彩瓷人物图,还受到清前期文学传播的影响。在文学与图像的交流中,一方面器物上的文学图像,是清代文学口头、文字传播以外,以图像为传播形式的现实存在。而五彩瓷图像作为文学的传播媒介,也借助文学的语言、故事等,促进了器物文化价值的提升和艺术的发展。其二,清前期五彩瓷文学图像中的人物图并非都是该时期的原创,有很多图像是由历史承继而来,而呈现出一脉相承的图像特征。但图像的变迁受到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并随着陶瓷工艺的进步,在不同历史阶段仍然会衍生出新的变化。清前期五彩瓷人物图及其类型的演变,不仅在于其继承了以往文学图像在表现人物时的传统,还在于其通过五彩瓷的装饰、文人画家的参与,借助文学抒情、叙事的手法,实现了对文学图像的再次演绎。五彩瓷文学图像及人物图对文学演绎的特征,还表现为在装饰的过程中是以释放文学的语象、语意等为目的。而明清以来“以彩为饰”和“以画为饰”的装饰艺术发展,为清前期五彩瓷人物图对文学的图像演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三,文中在理清了清前期五彩瓷人物图的形成基础后,还结合具体的五彩瓷人物图,对比图像相关的语言形象,对其文学图像的特征、文学与图像的关系等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文中依据清前期五彩瓷人物图的发展,对其中的三种人物图类型展开个案研究,分别是以谐音寓意为核心的人物寓意图、以诗意呈现为目的的人物诗意图以及以故事情节为聚焦的人物故事图。其四,在五彩瓷人物寓意图中以魁星为例,将图像与语言文字的寓意作为研究对象。文中围绕五彩瓷魁星寓意图对文学的图像再现、文学与图像的关系和该寓意图形成的原因进行探究。五彩瓷人物寓意图对文学的演绎是通过从语言文字中提炼图像符号,进而建立可以指代文学寓意的图像。在魁星寓意图中,文学与图像的关系表现为文图相适,而语言文字的寓意演变为图像是以谐音双关为机制实现的。魁星寓意图对语言文字寓意的图像演绎和塑造人物形象的形式特征,一方面来源于图像的传统,另一方面来源于魁星及其文学寓意的演变,并受到科举信仰和文化的影响。其五,在五彩瓷人物诗意图中,是以人物图像与诗词之间的图像演绎为研究对象,并以耕织图“分箔”中从事蚕桑劳动的女性为聚焦。五彩瓷“分箔”人物图是以版画《御制耕织图》为原型,通过图像的平面迁移、适合演变等形式实现在五彩瓷中的图像再现。五彩瓷对诗词的视觉再现表现为对诗句和诗意的图像演绎。五彩瓷“分箔”诗意图对版画《御制耕织图》的图像迁移,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在原型的基础上进行图像再创造。因此,其文学与图像的关系显现为二者的相适与相异。五彩瓷“分箔”诗意图并非仅仅是图像对诗词文学的演绎,该图像的形成还承继了耕织图“观象授时”的传统观念,并在清代表现出以“劝民耕桑”为主旨的文图意识,该图是在这两种思想的引导下实现图像的演绎。其六,在五彩瓷人物故事图中,图像对文学的再现是通过将小说故事中的语言形象、情节等演变为视觉形象,并以章回体小说《三国演绎》中的诸葛亮及其“空城计”的故事与五彩瓷诸葛亮故事图为对象,通过对诸葛亮及其故事的文图溯源,总结了该人物的现实形象特征、语言形象特征以及图像形象特征。五彩瓷人物故事图对这类文学故事的图像演绎,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是以虚实平衡为原则,在文学与图像的关系上显现为虚实参半。而对人物故事的图像再现,则是通过选择文学故事发展的高潮阶段进行图像演绎,并以“顷间性”为原则展开具象化的情节描绘。其七,对清前期五彩瓷人物图的演变和文化价值进行总结,从五彩瓷人物图的演变特征,文化价值和演变意义,对清前期五彩瓷人物图的文学图像研究进行梳理。总体而言,本文系统地梳理了清前期五彩瓷文学图像中的人物图,对其形成的基础、人物图的类型进行了总结。在文中着重对不同类型的人物图,围绕其图像的变迁、文学与图像的关系、文学图像的特征、演变规律等进行了相关研究。文章从器物的角度对文学与五彩瓷图像相互联系的现象、机制和关系所展开的分析,弥补了相关研究的不足。扩展了古代文学与图像研究的范畴,打破了五彩瓷艺术以瓷器本体为核心的研究惯性,将其纳入文学背景中,提供了有关陶瓷文学图像的研究经验。
其他文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世界敲响了警钟,健康中国是保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压舱石。健康河南作为地方健康治理实践,不是一场运动而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监测评估则是保障行稳致远的必要手段。然而,现阶段理论研究更多关注健康中国的面上部署、规划编制、制度和政策创新、行动计划制定等问题,有针对的系统评估研究较少。而丰富健康中国评价工具库的讨论日益推升了这一主题相关研究的数量与热度。要求制定既具有基础理论支持,亦可
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是由金属离子或金属簇和作为桥连的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连接形成的一类多孔类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因其具有比表面积大、热稳定性好、结构多样和可设计、活性位点多等优点,近年来吸引了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其中,发光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因其特殊的发光性质,拥有丰富的主客体响应,在荧光传感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潜力。本论文通过包裹纳米粒子、配体修饰、引入稀土离子等方式,设计合成了几种发光金属有机配
功能性发光有机聚合物纤维由于其易于加工、形貌可控和性能可调,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光伏电池、有机晶体管和化学/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相比众多纳米材料制备工艺,静电纺丝技术具有简便、易加工和大规模制备等优点。电纺丝多功能、高性能一维纳米纤维材料可应用于高效有机激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和传感器等方面,因此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结合有机共轭分子高效稳定的蓝光,构建共轭分子基电纺丝纳米复合纤维,成为
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核电站等高温工业领域急需1600℃以上温度具有使用价值的新型结构材料。这一温度远高于传统镍基高温合金的熔点,必须在传统高温合金以外寻找新的高温结构材料。近年来兴起的高温高熵合金以独特的高温性能,受到科研工作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如NbMoTaW高温高熵合金在1600℃时仍具有大于400 MPa的屈服强度。然而,NbMoTaW合金室温塑性较差,不利于其工业应用。这就有必要研究在满足
旋挖钻机潜孔锤在钻凿桩基领域应用日益广泛,针对潜孔锤钻进过程中钻柱的振动规律展开研究,对潜孔锤和其它形式钻进装备的优化设计、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系统动力学模型为基础,通过数值仿真、有限元分析和现场实验,研究潜孔锤钻柱振动响应信号特征及对应的动力学特性,具体研究工作如下:考虑旋挖钻机潜孔锤对钻柱系统的支撑和固定条件,通过区域分解法和广义变分原理,建立了卷扬钢丝绳-动力头-减振器-钻
近几十年,随着矿山、隧道、边坡和大坝等岩石工程日益增多,关于土木或采矿工程中岩石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研究也愈发重要。由于矿井(特别是煤矿和其他深部地下工程)的深度不断增加,保障生产过程中岩石的长期稳定尤为关键,其中岩石蠕变作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前人在该领域中已开展了许多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但由于岩石呈各向异性,其组成成分和构造在每英寸上都存在差异。现有研究无法为岩石结构建立良好的设计方法,因此亟需
橄榄石结构LiMPO4(M=Mn,Fe)具有容量高、安全性好、循环稳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优势,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和产业化应用潜力的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该类材料尤其适用于对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和长循环稳定性要求较高的电动汽车及储能设备等领域。目前,LiFePO4已实现商业化应用,但其在大倍率快速充放电性能及能量密度(电压平台3.4 V)方面难以满足当前电动汽车及化学储能领域对能量和大倍率快
矿热炉气中含有大量CO(>85%),可作为一碳化工原料气。同时,矿热炉气中CO的资源化利用也能减少大量CO2排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达成。然而,矿热炉气中同时还存在着包括砷化氢(AsH3)在内的多种杂质气体,不仅严重阻碍了CO的资源化利用,还会造成管道、设备的腐蚀以及催化剂的中毒。因此,针对矿热炉气中AsH3的高效净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低温(<200℃)微氧(0.5%~1.
随着汽车的报废和汽车催化剂的失效而产生大量的汽车废催化剂,汽车废催化剂因铂族金属含量高被称为“移动的铂族金属矿山”。从汽车废催化剂中回收铂族金属对于解决我国矿产资源匮乏、供需矛盾突出、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微波冶金是一种新型绿色冶金技术,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尤其是在微波焙烧汽车废催化剂回收铂族金属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以汽车废催化剂作为研究对象,用TM0n0圆柱谐振腔法测量频率为2450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