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化湿降浊方干预慢性心力衰竭(CHF)伴高尿酸血症(HUA)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40例患者均来自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南京市中医院)心血管科并且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0例。两组均予心衰规范治疗,治疗组加服自拟中药复方“化湿降浊方”,1剂/d;对照组加服苯溴马隆,50mg/d,两组治疗时间均为两周,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血尿酸(UA)、中医证候积分、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U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后血U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HUA疗效比较,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治疗组血Hcy与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Hcy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血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较本组治疗前、及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15%。两组间患者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发生胃脘嘈杂不适、大便次数增多各1例,总发生率为10%;对照组患者发生2例胃脘嘈杂不适、大便次数增多,1例皮肤瘙痒感、颜面发红,2例痛风发作,1例IN水平升高,总发生率为40%,两组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药“化湿降浊方”可以有效降低慢性心力衰竭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改善患者高尿酸血症临床疗效,临床疗效与阳性对照药苯溴马隆相似。2.中药“化湿降浊方”可以有效降低慢性心力衰竭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具有改善湿热内蕴证相关临床症状的作用。3.中药“化湿降浊方”可以一定程度降低慢性心力衰竭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Hcy、hs-CRP水平,提示本方值得进一步关注并加以研究。4.中药“化湿降浊方”较苯溴马隆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体现了中医药毒副作用较少的特点,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