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心脏和头部及颈部的血管都会产生动脉粥样硬化,当病变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本文探讨可能加重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同时采用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评价冠状动脉、颅内及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严重程度,并进一步研究两之间的相关性。这些有助于临床及时预防和早期发现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减少疾病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损失。 材料与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1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院怀疑或确诊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137例住院患者,其中男患77例,女患60例,年龄30-90岁,平均年龄(65.58±11.45)岁。入组患者均需完善冠状动脉及头颈动脉DSCT检查,或2周内分别完善两项检查。依据冠状动脉DSCT结果分成两组,A组定义为冠脉狭窄程度<50%(共80例,男43例,女37例),B组定义为冠脉狭窄程度≥50%(共57例,男34例,女23例)。颅内和颅外血管狭窄程度按照DSCT结果分为三个等级:轻度狭窄(0~29%),中度狭窄(30%~69%)和重度狭窄至完全闭塞(70%~100%)。在入院时,应详细记录的一般临床数据是性别,年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心房颤动,家族史,吸烟和饮酒史等。在入院的第二天,入组患者都接受空腹血常规,生化肝功,肌酐,尿酸和血清同型半胱氨等项目血液检查。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分析实验数据,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卡方检验比较计数资料,冠状动脉以及颅内和颅外动脉狭窄程度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显著差异的行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基线数据对比发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重组(B组)在年龄,HDL-C,吸烟史上与A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高血压,糖尿病,饮酒史,性别,TG,TC,LDL-C,HCY,UA,CR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提示年龄,HDL-C,吸烟史可以增加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 (2)根据冠状动脉与颅内和颅外动脉的DSCT结果所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颅外动脉狭窄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R=0.478、P<0.001),说明两者成正相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R=0.396、P<0.001),提示两者是正相关性。 (3)将与冠脉病变相关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年龄、血脂等纳入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吸烟史、HDL-C、颅内动脉狭窄程度、颅外动脉狭窄程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将其带入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053,95%CI1.013-1.95,P=0.009)、颅外动脉狭窄程度(OR=4.074,95%CI2.156-7.698,P<0.001)为加重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1)DSCT评估冠状动脉、颅内及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颅内、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相关性。 (3)冠状动脉窄程度与颅内、颅外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颅内和颅外动脉狭窄程度随冠脉狭窄程度加重而增高。 (4)年龄、饮酒史、颅内和颅外动脉狭窄是加重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年龄、颅外动脉狭窄程度是加重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