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概念的理解,个人认为是指农产品本身存在的品质与外源因素共同发挥作用,从而对人体的健康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为了减少对人体及环境的不良影响,农产品在其生产产地、贮存、运输及销售各个环节都要求达到安全标准。通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的现状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政策水平以及民生发展状态,要求国家相应部门具备一系列的农产品质量管理机构以及相应的检查、督促、信息传递、培训等职能与相应的网络工作系统。尤其在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对民生与公众信任造成了重大负面影响,如何快速有效处理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从源头上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成为国家十分重视的管理问题。不仅需要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也要从农业发展、农民收入、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做出相应规划,并在一定程度上重视民众对该类事件的参与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是人民群众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必要保障。近年来,出现的“毒大米、瘦肉精、毒面粉”等事件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对社会的发展、稳定及经济的提高均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当前各监管部门加大力度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监督管理,保障社会稳定是首当其冲的任务。本文以哈尔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现状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管理机构设置和监管体系的运行现状,提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哈尔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议,希望为提升当地农产品质量安全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