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乳腺癌肿块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血流分级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的相关性,探讨肿块内血流分级与血管生成活性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临床在术前进行无创性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38例,其中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18例,无转移20例。术前用CDFI检测肿块内血流丰富程度,并进行分级,术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VD值及VEGF、HIF-1α在组织内表达的积分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分析肿块内血流分级、血管生成活性、组织学分级以及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乳腺癌肿块内不同血流分级间MVD值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流3级MVD值比0级、1级的高,血流2级MVD值比0级的高;不同血流分级间VEGF、HIF-1α表达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流3级OD值比0级、1级高,血流2级OD值比0级高。2.乳腺癌肿块不同组织学分级MVD值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分级Ⅲ级MVD值较Ⅰ级、Ⅱ级高;不同组织学分级间VEGF表达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分级Ⅲ级OD值较Ⅰ级、Ⅱ级高;不同组织学分级间HIF-1α表达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D值随着组织学分级级别的增加而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块内的血流分级与组织学分级存在线性趋势关系,血流分级随组织学分级级别的增加而增高(P<0.01)。3.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组MVD值明显高于阴性组(P<0.001);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组VEGF表达OD值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组HIF-1α表达OD值高于阴性组(P<0.05)。不同血流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分级3级淋巴结转移率比0级高。结论乳腺癌肿块内血流分级与MVD值、VEGF、HIF-1α表达程度、组织学分级及腋窝淋巴结转移均存在较高相关性,血流分级不仅反映肿块的血管生成活性高低,还可以间接反映肿块的恶性程度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为临床术前诊断、评估预后提供无创的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