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白质非酶性糖化氧化是许多老年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共同病理改变之一。但迄今为止,关于蛋白质非酶性糖化氧化修饰损伤神经元的机理不清楚。我们认为,蛋白质非酶性糖化氧化修饰导致神经细胞内钙紊乱可能是其启动神经元损伤的重要机理。为此,本实验以培养海马神经元为研究对象,观察了蛋白质非酶性糖化氧化修饰本身及其中间产物和终产物对神经元存活率、细胞内钙浓度及L型钙通道电流的影响,并探讨了L型钙通道在蛋白质非酶性糖化氧化修饰损伤神经元中的作用。 一、蛋白质非酶性糖化氧化修饰损伤神经元模型的建立 (一) 高浓度葡萄糖对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作用 用高浓度(33.3mmol/L)的D-GLU(右旋葡萄糖)、3-O-M-GLU(3-羟基甲基葡萄糖,一种非代谢性的能糖基化蛋白质的葡萄糖类似物)处理72小时后,神经元存活率分别为55.9%±10.2%、60.1%±12%(N=48,P<0.01),且镜下记数的结果与这基本一致。而33.3mmol/L的甘露醇(排除渗透压的影响)组为91.3%±5.9%,差异不显著。这表明高浓度D-GLU损伤神经元既不是葡萄糖代谢的结果,也不是高渗透压所致。那么是否因为它们糖化氧化蛋白质所致?我们用两种蛋白质非酶性糖化氧化抑制剂氨基胍(AMG)和吡多胺(Pyridoxamine dihydrochloride,PY)与D-GLU和3-O-M-GLU共同处理神经元,发现:AMG本身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的比无显著性差异;0.1、1、10mM AMG均明显减少D-GLU对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