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地区临床型奶牛乳腺炎病原分离鉴定及其对小白鼠致病性的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q5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型奶牛乳腺炎(clinical bovine mastitis)主要是由多种非特定病原微生物引发的奶牛乳房及乳汁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的一种乳腺疾病。但在诸多病原体中,细菌感染是引发奶牛乳腺炎的主要原因。本实验中,从呼和浩特地区 5 家奶牛场 33 头奶牛的 77 份乳样中分离得到 98 株病原菌,主要病原经生化实验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2/98)、表皮葡萄球菌(12/98)、腐生葡萄球菌(7/98)、无乳链球菌(1/98)、乳房链球菌(2/98)、乳链球菌(3/98)、牛链球菌(2/98)、粪链球菌(6/98)、棒状杆菌属(2/98)、酵母菌(2/98)、埃希氏大肠杆菌(13/98)、克雷伯氏菌属(8/98)、变形杆菌属(9/98)、志贺氏菌属(2/98)、肠杆菌属(4/98)、沙门氏杆菌属(3/98)。根据生物学特性选取 18 株菌,灭菌生理盐水做适当稀释,用 9×108/ml 的细菌悬液分别腹腔注射接种 23±1 ㎏的健康小白鼠,0.5ml/只。通过观察人工感染小白鼠的发病情况和临床表现,于 48h 内进行剖解、取材,进行眼观病变和组织学病变的检查。同时取剖解病例的肝脏进行病原的重分离,检测试验菌株对试验小白鼠的致病性。此外,根据培养特性,选取 22 株病原菌进行了对所选的 15 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实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地区临床型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对所选的 15 种抗菌药物中的环丙沙星、壮观霉素、氯霉素、新霉素、利福平的敏感度在 70%以上,对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红霉素的敏感度次之,但对青霉素 G、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已经产生了耐药性,有的甚至无效,如青霉素 G 已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完全失去了抗菌效果。无乳链球菌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已产生了抗药性;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链球菌菌株感染病例的临床症状轻微,到 48h 未见有死亡病例出现,但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病变较明显。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克雷伯氏菌属菌株、肠杆菌属菌株、埃希氏大肠杆菌菌株感染的病例均有死亡病例的出现,其中克雷伯氏菌菌株感染的病例全部死亡,且病理组织学变化尤为明显。眼观病变见肝脏色彩淡,质度脆;脾脏稍肿大,颜色加深;肾脏质度脆,色彩不均一,被膜下有脓性坏死灶;肺脏因出血而色彩明显不均一。组织学病变可见出血性坏死性炎症,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胸腺、乳腺、心脏、大肠、12 指肠等组织器官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其病变以大量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伴有充血、出血和轻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和浆液性渗出。表明临床型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致病性较强。克雷伯氏菌菌株在致病性和致死率上强于其它属菌株,其它属菌株在致病性上较相似,而致死率上稍高于链球菌属菌株。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