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Nb共掺杂VO2外延薄膜金属—绝缘体转变与温度传感特性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ing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VO2在68℃附近发生可逆一级金属—绝缘体相变(MIT),在相变区域伴随着光吸收、折射率、电阻率、磁化率和比热等物理性质的改变。前期研究表明,VO2薄膜具有电阻温度变化系数(TCR)高且易于和现代半导体工艺兼容性好等特点,有望实现规模化应用。然而,VO2薄膜相变温度(68℃)低、TCR曲线迴滞大、对光波长的分辨能力差等缺点和不足,大大限制其在温度探测器和热红外探测器中的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采用元素共掺杂策略,探究了铬(Cr)和铌(Nb)两种金属元素共掺杂对VO2外延薄膜金属—绝缘体相变特性的调控规律,研究了掺杂VO2外延薄膜的微结构、温感和光感特性,并提出了光热探测电路的设计方案,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VO2薄膜微结构及其金属—绝缘体转变的掺杂和应变调控研究。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不同掺杂比例VO2外延薄膜;利用XRD、RAMAN光谱、XPS等表征手段,研究了薄膜的晶体和电子结构,发现了Cr、Nb(共)掺杂不影响薄膜外延特性,室温下VO2仍然保持单斜绝缘相;从薄膜表面价态分析发现:掺杂未改变VO2电子价态,V元素仍然以V4+形态存在,而掺杂元素Cr和Nb分别以Cr3+和Nb5+形式存在。薄膜电输运性能研究表明:掺杂薄膜的金属—绝缘体转变被抑制,热迴滞宽度明显减小,电阻随温度变化曲线的线性度变好。另一方面,我们利用应变调控把VO2/Ti O2外延薄膜体系相变温度降低至室温附近。(2)VO2薄膜的温感和光感特性研究。利用自搭建原位光调控试验平台,通过对温度和光功率以及波长的控制,确定了温度传感特性和光传感性与元素掺杂量及其比例的关系。我们发现,当Cr:Nb元素掺杂比例接近2:1时,该掺杂薄膜的温度传感特性(TCR、热迴滞宽度、线性度)最好,其TCR(dln R/d T)高达-3.6%以上;热迴滞宽度小于0.5℃;另外,在20℃、60℃和100℃条件下,薄膜电阻随着可见光强度的变化也接近线性,而且对波长530 nm的绿光响应更好;基于掺杂VO2薄膜的光热特性,提出了二维光热探测阵列电路设计方案,有望应用于宽温区、非制冷型光热探测器。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不少好处和便利,但是信息安全和版权保护问题同时也变得益发突出。数字印刷品作为信息交互的重要方式,其版权保护和信息安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数
本文主要进行了两项工作:一是对中心-外围模型(Center-Periphery Model,一般简称C-P模型)进行推广并建立理论模型。本文在标准C-P模型中引入了政府部门,进而探究在农业部门,
随着互联网信息规模的急速膨胀,对大规模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学习和挖掘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在许多真实应用比如社交网络中,具有图结构的数据的规模也在不断变大。因此,基于图计算的大规模分布式(并行)机器学习框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许多数据间的依赖关系可以自然地用图来进行建模,而且许多数据本身就具有图或网络的结构,例如社交网络数据;另一方面,许多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的算法也可以用图或网络来建模。在
常压容器作为化工产品生产、存储及运输的常用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危化产品常压容器罐底经长期使用后极易出现腐蚀减薄、电化学腐蚀等结构性缺陷,极大增加了化工产业的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移动终端,使用数据流量观看视频。用户在观看移动视频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行为数据。从用户的行为数据中分析用户的属性信息,挖掘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时代即将到来,要进入这一崭新时代,就要使得机器能够完美地理解人类的动作,因此对人体动作识别方面的研究就必不可少。人体姿态估计作为
创新和创业活动是提升现代经济质量的重要途径。但创业者资源少、存活率低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我国创业活动逐渐兴起,但面临严峻挑战。在分析创业者融资方式的过程中,文
新中国成立以后,妇女解放事业迅速发展,妇女地位不断提高,但形式上的平等不代表事实上的平等,新的历史时期仍然存在着妇女就业、政治、教育等权利不平等。研究陈独秀的妇女解
视频目标分割是场景理解的基础,对计算机视觉中多个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包括动作识别、自动驾驶汽车、目标跟踪等。半监督的视频目标分割方法根据给定的第一帧掩码标注,自动地分割后续视频帧中的目标,需要的人工干预少。近年来卷积神经网络的发展和大型数据集的出现使视频目标分割的精度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大部分精度较高的半监督算法依赖于在线微调过程,增加了额外的时间代价。由于视频场景多样化,一方面目标在表观和尺
建筑工程结构随着人们使用的时间和外部环境的作用,会发生相应的老化并出现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结构损伤。结构损伤的识别、检测以及修复维护对于结构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