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的小说对话:五四问题小说与“民主”启蒙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主”与“科学”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领域的集体诉求。而北洋军阀掌控下的北京政府为实现自身的独裁统治,倒行逆施,在文化领域推行“尊孔复古”的政策,表现出对这一集体诉求的反叛,引起诸多受新思潮影响、教育的精英知识分子的不满。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试图重新构建“民主”、“科学”的公共政策。以“五四”问题小说家为代表的文学研究会,作为非政府组织的组成部分,积极参与其中。他们通过小说文本创作的方式,一方面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在故事的演绎中宣扬个性解放、人格独立等民主思想,表达自身的政策诉求;一方面借助报纸等大众媒介,将这种思想广泛传播,以期在启蒙民众的同时,形成舆论压力,引起公共政策决策主体的注意,进而实现“民主”、“科学”的回归与重构。  在“五四”问题小说家的具体文本创作过程中体现出文化传播的诸多特点。以叶圣陶、冰心、庐隐、许地山、王统照为代表的问题小说家们既是自身政策诉求的阐释者,又是民主思想的主要传播主体。问题小说文本本身,既是小说家们所倡导的政策内容的阐释与表达载体,又是民主思想的主要传播内容;其在叙述视角、话题预设、文体设计等方面的独具匠心,既是政策阐释的具体文本演绎形式,也是对报纸这一传播媒介短小精悍等特性与要求的迎合。广大民众,既是问题小说家们阐释政策之后预期的同盟,又是民主启蒙的主要对象,成为衡量传播效果的主要标杆。可以说,“五四”问题小说的创作与话语正是对当时民主启蒙这一政策诉求进行广泛宣传、号召和被认可的文化传播过程。  因此,本文即以文化传播学视角为切入点,探讨“五四”问题小说在主体、内容、方式等方面是如何阐释、宣扬自身“民主”政策诉求的,其阐释过程本身,亦是“五四”问题小说家们积极参与以“民主”为核心思想的公共文化政策重构的过程。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主要从课程的性质和学生本身的素质出发,阐述在网页制作课中,如何运用“生本”教学理念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字 网页制作 生本 小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网页制作课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存在着许多不同,涉及到的内容也较广泛,操作性和实践性都较强,所以掌握好这门课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引导学生排除畏难情绪,使本不想学网页制作这门课程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