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洪涝灾害系统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到防灾力均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城市洪涝灾害风险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城市防洪治涝和减灾体系建设工作面临着新的压力与挑战。为了科学应对与缓解当前日益加剧的城市型水灾害问题,加大洪水风险管理战略的推进力度势在必行。同时,随着基于水力学原理的洪水模拟技术不断发展,其日益增强的预测分析功能为辅助城市洪水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成为提升城市防洪决策科学化水平和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新途径。本文基于国内外洪水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将洪水风险管理策略划分为针对洪水危险性的调控性策略、针对人类对洪水自适应能力的适应性策略和应急性策略。为了在城市防洪治涝中推进洪水风险管理的三大策略,研究工作以福州市为例建立了城市洪涝仿真模型,针对洪水风险管理的分类措施进行了信息需求分析,据此为应用洪水仿真模拟系统开展城市洪涝风险分析与评估择定计算方案与计算条件,从而显著提高了城市洪水风险仿真技术的实用化水平。通过将洪水风险分析实用技术与典型城市改进洪水风险管理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研究探讨了与城市发展新形势相适宜的洪涝风险处置措施和减灾对策,为我国城市开展洪水风险管理提供可借鉴的样板。主要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结论如下:(1)基于国内外在雨洪产汇流基础理论与计算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应用美国农业部水土保持局提出的SCS模型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自主开发的城市洪涝模拟技术为福州市建立了精细的城市雨洪仿真模型,并利用福州市2005、2006年相继遭受龙王、碧利斯台风暴雨袭击时的雨洪实测资料对仿真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分别按照最可能与最不利原则制定福州市暴雨与外江洪水的组合方案,应用建立的雨洪仿真模型对各方案设计洪水情景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可计算出洪水在城区演进过程中各水力学要素值(包括淹没水深、洪水流速、淹没历时等)的详细变化情况,同时亦有良好的运算稳定性。基于实际资料与合理假定,文中对5个不同年份(1989,1994,2001,2006和2010)福州市的防洪排涝标准、地面高程、河网水系等信息做了还原处理,据此建立了福州市各时期的雨洪仿真模型,对城市化进程中福州市洪水特性的演变规律作定量化研究。计算表明:随城市化发展,相同暴雨与洪水组合情景在福州市造成的总受淹面积呈增大趋势,不同等级水深淹没面积的平均变化率与城市不透水面积的平均变化率呈正相关关系。(2)针对我国对洪水风险图的多元化需求,本文从不同服务目的(包括加强洪水管理、辅助防汛指挥、规范人类行为、提高公众风险意识)出发对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进行研究。提出了洪水风险图分层编制技术,将洪水风险图划分为实际洪水淹没图、洪水风险预测图和水灾风险评价信息等3个层次,并根据分层设计原则对编制不同类型洪水风险图所需的既往洪水信息、洪水风险预测信息、水灾风险评价信息做了详细论述。提出将洪涝仿真模拟技术应用于城市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之中,针对洪水风险图的应用目的合理选定计算模型的初始条件、边界条件与运行控制方式等,经模拟计算获取编制洪水风险图所需的洪水风险信息。文中以福州市制定排涝工程规划为例对洪水风险图编制作实例研究,针对不同的暴雨与外江洪水组合方案,应用福州市雨洪仿真模型分析了福州市在现状排涝工程条件下和2020年规划排涝工程条件下可能形成的洪水风险,根据洪水风险分析成果编制了现状与规划排涝工程下福州市洪水风险图,并据此对规划排涝工程运用前后的减灾效益做了对比分析。(3)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面对水灾的脆弱性日益显现,为有效提高城市预防与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本文对洪水管理应急性策略在城市的实施进行研究。研究以编制城市防洪应急预案为主要内容,将城市洪涝仿真技术应用于城市防洪预警体系和应急响应体制建设之中,以求借助于精确的洪水风险分析手段提高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文中结合国内外在城市防洪预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为福州市提出了全城戒备预警和城区积水空间洪水预警的建议启动标准,分别按照最可能与最不利原则制定福州市暴雨与外江洪水的组合方案,应用福州市雨洪仿真模型对福州市在各方案下可能形成的洪水风险进行模拟计算,根据各设定情景洪水风险的模拟结果开展防洪预警和应急响应研究工作,并为各方案布置合理的防洪应急处置措施。(4)以福州市防洪减灾对策研究为例,对雨洪利用和内涝积滞水调控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合我国《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研究了适宜于福州市的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借助于洪涝仿真模拟技术对设计雨水收集系统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应用福州市雨洪仿真技术对琴亭湖的调蓄能力、水库调度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模拟分析与评价。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城市制定减灾对策提供定量化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