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来源 :安徽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wx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结构作为城市体系的三大特征之一,除了具有空间结构普遍存在的三维性、系统性、演化性之外,还被城市体系赋予了独特的含义与特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是具有不同等级规模、职能的城市在社会经济系统运行中所表现的空间排列的方式,是自然环境、地域间社会经济结构在空间上的投影。分析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掌握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变化趋势,对合理规划经济的空间布局,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安徽城市体系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在理解和吸收已有研究成果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多角度、多方面的对安徽城市体系空间结构进行研究。在安徽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形成的历史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碎化指数、均匀度(面积)指数、聚集维度、空间关联维度等指标和方法对安徽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现状进行分析。运用潜力模式、经济权重可达性指数、规模位序指数分析安徽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近十年来的演化过程。具体的研究结论包括:(1)安徽省大中城市发展速度明晰提高,资源迅速向中心城市集中,但城市体内部各城市的发展差距不断扩大,中小城市增长乏力,地区差异明显;(2)合肥城市圈、沿淮城市群、沿江城市带内部集聚程度不断扩大,但城市群内部空间连通度低,交通网络建设不完善,存在着地区中心空间集聚与经济集聚不匹配的现象;(3)安徽省空间网络结构有了长足的发展,总体呈现“经济辐射扩散,相对时空收缩”的变化趋势,但内部交通网络整体呈现“中间密南北疏”的失衡状态,限制了中心城市经济辐射作用的发挥,同时也带来了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运用最大引力线及“城市场”理论对安徽省城市体系内部层域和节点城市进行科学划分,并对各等级节点和层域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1)进行分区指导、因地制宜的节点等级规模优化,继续提高核心区域城市的竞争力,推行区域计划发展战略;同时加大地区性核心城市的建设力度,提升中小城市及乡镇节点的经济实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2)实施一体化战略,深化区域合作,加快推进区域内部节点合作,优化资源配置,聚合发展能量,形成整体优势;(3)安徽省城市体系空间网络结构以“一圈一群一带多分区”为目标,构建城市体系空间网络结构中的皖江及合徐—合巢芜高速——皖赣铁路主轴、312国道及蚌宁高速公路——淮阜高速公路——阜亳高速副轴。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中国创业板市场中风险投资对企业的支持在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中所发挥的作用。本文以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间在创业板上市的233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包括了128家有风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是相伴而生、相互影响的两大基本经济要素,它们彼此之间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城镇化不仅会促进各产业产出的变动,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