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主体间性本是一个哲学术语,但现已被运用到翻译学研究中。主体间性是对翻译过程中各个主体之间关系的深入剖析。哈贝马斯在交往理性理论中注重主体间性,并且提出了交往行为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体间性本是一个哲学术语,但现已被运用到翻译学研究中。主体间性是对翻译过程中各个主体之间关系的深入剖析。哈贝马斯在交往理性理论中注重主体间性,并且提出了交往行为的三种有效性,即真诚性、正确性和真实性,这三种有效性可以保证交往行为的顺利进行。这一哲学理论指导下的主体间性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从主体间性理论的角度,翻译过程中的创作主体、翻译主体、接受主体,即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构成平等的主体间关系,译者的主体性因素起到对其他主体的协调作用但又受到制约。在主体间的交流中,理解和冲突并存,只有成功的译作才是作者、译者和读者的完美契合。《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的自传体小说,字里行间饱含深情,如今其流传甚广,更不乏各种译本,其中以林语堂的英译本最为经典,历来都是翻译研究的热点。文章以翻译主体间性为理论指导,以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为范例,发掘经典译著中各主体间的关系。翻译过程中的主体被界定之后,其间的主体间性关系即可作详细分析。在主体间关系中,译者的主体性调节主要体现在其对文本的选择和采取的翻译策略上。在对原文本的理解过程中,译者要受到原文作者的制约,同时在译文的表达过程中,译者又受到读者的制约。一部成功的译作应该是主体间关系的完美契合,《浮生六记》就是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主体间完美契合的典范。
其他文献
随着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将认知理论运用到其他学科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作为认知科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范畴化一直备受关注,而范畴转换亦渐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学界
《高地—赴中国传教士威立·格拉斯传记》是一篇关于中国烟台黄县传教士Wiley B. Glass的人物传记。该书是传教士Wiley B. Glass之女Eloise GlassCauthen所著,主要讲述Wiley B
在口译的过程中,译员需同时完成源语听辨、语码转换、信息存储、译语产出等一系列活动,这对译员有限的认知和记忆资源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在这种认知压力之下,译员在口译过程中有
目的:探讨MRI诊断子宫肌瘤病理类型的准确性。方法:对37例子宫肌瘤患者术前行MRI检查,进行MRI分型诊断,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计算MRI诊断肌瘤病理类型的准确性。结果:37例患者共选取
笔者的翻译任务是《维柯与赫尔德》,文章以传记的写作形式记述了维科与赫尔德两位伟人的生平。笔者承担的翻译任务是该书中的第一部分,即对于维柯生平的记述部分,字数为一万字,翻
随着现在化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模块越来越受到重视. 初中物理实验的过程就是要把抽象的物理知识用实验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通过物理实验的现象
铰接结构是一种工程中常用的结构形式,能够为机械装置提供多自由度的运动,可以有效简化机构的复杂程度。针对铰接结构易于拉脱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防止球铰接结构拉脱的设计结构,经
以Lakoff为代表的现代派学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考察隐喻这一概念,并认为隐喻可被看作是人们思维和生活的一种方式及认知工具,且它不仅存在于语言中,亦存在于思想和行动中。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