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的临床研究,通过CT三维重建技术对髋关节骨性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对骸关节发育不良病例懿关节结构并与正常结构比较,了解髋关节发育不良病髋关节空间结构改变,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结构精确修复提供参考数据。对象与方法:对近2年来在我院治疗的32例单侧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回顾性的临床研究。根据文献研究,自行设计测量指标,将符合条件患者的患髋分为治疗组,健髋分为对照组,通过计算两组髋臼指数,股骨头高度,股骨颈前倾角,股骨头体积,继而对两组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探讨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对髋臼及股骨近端发育影响以及随着年龄增长髋臼以及股骨近端形态学变化。结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病例32例,年龄0-8岁,其中0-1岁4例,1-2岁4岁,2-3岁4例,3-4岁4例,4-5岁4例,5-6岁4例,6-7岁4例,7-8岁4例;男性3例,女性29例;患髋为右侧9例,患髋为左侧23例。2.从CT三维重建后图像观察发现,患侧髋臼存在不同程度的骨缺损,有9例位于髋臼前上方,18例位于髋臼中上方,5例位于髋臼后上方。3.经过数据测量对比后,同一患者患髋与健髋的髋臼指数、股骨颈前倾角、股骨头体积都有显著性差异,股骨头高度无显著性差异;患髋髋臼指数1-4岁时有轻度减小,4-8岁髋臼指数无明显改变。股骨头高度各年龄间无显著性差异,股骨颈前倾角1-3岁逐渐减小,4-8无明显改变,股骨头体积随年龄增大而增大,但与健侧对比增大的幅度明显减小;健侧髋关节髋臼指数、股骨颈前倾角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减小,股骨头高度及股骨头体积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增高、增大。结论1.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由于失去正常头臼关系,髋臼得不到股骨头的应力作用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损,股骨头得不到髋臼的外力作用发育缓慢,股骨颈前倾角在异常的生物力学作用下角度过大。2.0-3岁患髋髋臼指数、股骨颈前倾角及股骨头体积有自我修复能力,随年龄的增长各指标有显著差异,3-8岁处于发育缓慢期,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差异。3.在本研究年龄段健侧髋关节髋臼指数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减小(29.11~14.77),股骨颈前倾角亦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减小(45.96-19.89),股骨头高度及体积随年龄而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