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园林艺术是我国极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与绘画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且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山水画与园林有许多相通之处。“入画”的观念便是其审美特征的缩影,本文探讨中国园林“入画”观的审美特征,以“入画”概念的考察,提出相对于山水画,园林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山、水、花草与亭台楼阁的审美多样性上,叠山、理水、植物、建筑等组成园林的画面。以此来分析传统绘画艺术对于园林的影响和启示。本文由绪论,正文四个部分和结语构成,分别探讨“入画”的来源;园林与绘画的联系;“入画”的审美特征以及“入画”对当今园林建设带来的启示四个部分。绪论介绍了本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文章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一章论述“入画”观的内涵与理想。第一节首先探讨“入画”观的美学含义,从“入”字入手,分析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者如何“入画”;第二节阐述“入画”观念中对园林影响最大的绘画形式,即文人画,其中以山水画和花鸟小品与园林联系最为紧密。对文人画中所表达的理念进行分析,从计成到文震亨,形成了一套从山水到小品的审美标准,这一标准来源于文人的生存环境,并首先表达与画纸之上。第三节研究文人画中的审美标准在园林中如何可能,园林将二维的画面三维化,是古典园林设计的关键,对于自然地模仿使其成为可能,因其遵循着相同的自然规律,所以在不同的艺术空间内依旧可以表达相同的审美观念。第四节分析在绘画理念的影响下,即文人园林的理想——诗画园相结合。第二章以“入画”观审视园林与绘画的关系,第一节探索“入画”一词的由来与发展,“入画”一词由“以书入画”演变而来,园林“入画”以此为借鉴,以书法与绘画的运笔、用墨,神韵均相通,园林的“入画”从细节的处理到整体布局再到境界的营造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节探讨园林设计与绘画设计理论的相通点,从局部构建、整体构建为起点,逐步分析意境的营造与对创作者的艺术要求;第三节谈园林与绘画艺术意象的表达的相互影响,二者均为作者对现实的理想化产物,有着作者独特的感悟,手法相同所表达的感情亦不相同。第四节绘画与园林往往“画意”相通,均源自先民对神佛居地的想象,并以老庄出世隐逸的思想为源,时至明代《园冶》一书,虽写构建园林的手法,却实已将传承的思想融入其中。第三章以《园冶》一书为线索,分析园林“入画”的审美特点。第一节谈园林中的叠山之趣,从原典著作出发,以楼山、阁山、峭壁山为例叙述园林叠山的特点;第二节分析园林理水之乐,此节结合绘画对水的设计与《园冶》的理水方法叙述园林中水体的艺术理念;第三节讲园林中另一大要素植物,这一节结合《园冶》与《闲情偶寄》中植物篇中的叙述分析植物在园林中的观赏性与实用性;第四节园林是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结合,园林中的楼阁更是园林中点缀景色与观赏景色的关键,此节以“亭”为例叙述《园冶》“纳千倾之汪洋”与《闲情偶寄》中“娱人娱已”的审美特点。第四章综合前三章的论述,分析近代以来不同思想对“入画”观的影响。第一节西方近代思想对园林构建的影响,更加注重平面布局和空间流动并将实用性提高到首要的位置;第二节谈传统文人阶级的审美观念中应所保留和发扬的思想——诗情画意,以及现今对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