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更加多元的今天,协商民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政治制度,也是我国推进协商民主建设的一条重要渠道。研究基层政协协商的意义在于既可以推动基层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基层党委、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又可以通过基层探索,真正推动协商民主在我国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本文通过对协商民主和人民政协理论的文献研究,将协商民主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多元性、平等性、广泛性、公开性和责任性,并从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的性质分析人民政协同协商民主具有天然而紧密的联系。文章进一步从戴维·伊斯顿、陈庆云、陈振明、宁骚等学者都将公共政策的核心视为利益问题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人民政协协商在我国公共政策系统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是我国政策系统中的一项制度性安排;二是人民政协在政策系统中的位置超脱;三是人民政协在政治上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四是人民政协联系广泛、人才荟萃。根据公共政策过程理论,结合人民政协职能和履职方式,文章认为人民政协协商具有政策议程功能、政策咨询功能、政策执行功能、政策评估功能和政策监督功能。 文章通过分析闵行区政协参与公共政策的协商实践,考察基层政协协商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在对闵行区政协参与决策的七宝老街改造和闵行区公共自行车等案例进行分析后,得出政协参与政策全过程对于政策取得实效十分有益、政协协商在政策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关键是达成协商共识、政协协商在政策过程中发挥作用有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政协三项职能的核心都是协商民主等启示。在综合分析闵行区政协协商实践后,归纳出四条经验:一是围绕重大政策主动协商,推动政协政策协商纳入党委、政府决策平台;二是拓展和丰富协商平台,建立广泛、多层的协商体系;三是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增强协商建言说服力;四是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提升协商意见代表性。对照协商民主基本要求和人民政协应当发挥的公共政策功能,分析闵行区政协协商尚存在六方面不足:一是社会多元化与界别代表性不强之间的矛盾;二是委员履职要求的不断提高与履职精力不足的矛盾;三是协商主体平等要求与委员履职平衡性的矛盾;四是协商主体平等要求与信息不对称的矛盾;五是利益广泛代表性与协商议题确立机制单一化的矛盾;六是政协协商意愿与决策部门偏好的矛盾。 针对存在的不足,就加强基层政协协商工作,文章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增强基层政协协商建言代表性,包括优化基层政协界别设置机制,优化基层政协委员产生、退出机制,优化基层政协协商议题的协商机制,优化基层政协界别工作等;二是增强基层政协协商主体平等性,包括强化协商主体信息沟通,强化协商主体共同责任等;三是提高公众的政策协商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