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又称亨舒综合症(Henoch-Schonlein syndrome),是在遗传、感染、致敏原等共同的作用下导致机体出现炎症反应介质增多,免疫作用紊乱,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最终导致的一种系统性血管炎,该病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尤其是T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异常在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临床症状容易反复发生,以紫癜样皮肤损害为主要表现以及胃肠道、肾脏、关节等多个系统的损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到目前为止,这种病的发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了解,在对HSP患者的T淋巴细胞功能状态的研究过程中发现Th1/Th2免疫应答失衡(即Th1功能降低,Th2优势活化)是HSP发病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过敏性紫癜患者均存在细胞因子分泌紊乱的现象。白细胞介素10(IL-10)是一种多效价细胞因子,由多种类型细胞分泌,它的生物学作用主要是限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增殖。近年来已有国内外研究显示过敏性紫癜患者IL-10水平升高,证明了IL-10参与了HSP的发病过程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乐新等人研究证实,IL-10作为机体炎症反应负反馈调节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枢纽,在HSP炎症因子所介导的血管内皮损伤中起重要的保护作用。与后来文献报道相符。后来有文献报道,过敏性紫癜患者血IL-10与健康志愿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尚有待进一步探讨。白细胞介素26(IL-26),又称AK155,属于白细胞介素10(IL-10)家族成员,是新近发现与IL-10密切相关的一种炎性细胞因子,但研究表明它在人体各种不同的组织中表现为较强的致炎作用。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它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易感性有关。近期李智超研究报道,过敏性紫癜患者中无肾炎组及有肾炎组的血IL-26表达水平均较健康组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IL-26参与了其发病发展过程。本实验通过检测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中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介素-26(interleukin26,IL-26)的表达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IL-10和IL-26的表达水平与过敏性紫癜发病的相关性,从而探讨IL-10和IL-26在HSP的发病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HSP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门诊的过敏性紫癜初发患者30例做为病例组。纳入标准:1符合过敏性紫癜皮肤型诊断标准(无腹痛,无关节痛,无肾脏损害),血小板计数正常;2无家族性出、凝血疾病史;3就诊前至少4周内未接受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细胞毒性药物等,对免疫系统有较大影响的药物治疗;4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各种严重的慢性系统性疾病。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8~27岁,平均年龄16.57±4.06岁。正常对照组共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12~28岁,平均年龄18.05±3.59岁。经t检验,性别、年龄与病例组无显著差异。采集受试者静脉血2ml在离心机中离心3000rpm,20min,将收集到的血清标本放入-70℃的冰箱中保存。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标本中IL-10﹑IL-26的表达水平,将所得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经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IL-10﹑IL-26的检测结果均具有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故统计方法选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法,实验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对过敏性紫癜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10、IL-26的水平进行有无统计学差异的分析,检验水准取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ELISA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过敏性紫癜病例组血清中IL-10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t=3.189,P=0.003,P<0.05),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过敏性紫癜病例组血清中IL-26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t=3.126,P=0.003,P<0.05),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IL-10、IL-26均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过程。2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中IL-10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L-10对过敏性紫癜患者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3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中IL-26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L-26作为致炎因子,可能作为过敏性紫癜发生的诱导因子,参与并加速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进程。4IL-10和IL-26在过敏性紫癜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日后研究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