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每年为国家输送大量的粮食,良好的气候条件是进行粮食生产的重要前提条件,通过研究粮食产区的气候变化对国家粮食工程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黑龙江省黑土区24个市县1965-2005年气候指标数据为依据,使用ArcGIS 9.2、SPSS 13.0、DPS 7.0软件,运用空间插值分析、趋势性分析、MK突变分析、Yamamoto指数检验方法,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分析黑龙江省黑土区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集贤县、宝清县、双鸭山市区、双城市、哈尔滨市区、巴彦县40a年平均气温比较高;嫩江县、五大连池市、克东县、克山县等地的40年平均气温比较低;十年平均气温3.84-4.73℃区域面积扩增较明显,-2.52- -0.70℃、-0.70-0.56℃区域面积缩小较明显;黑土区年平均气温每年升高0.0489℃。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缓慢增温,80年代末期增温趋势更为明显,一次明显的变发生在1988年,其次在1989年。2)北安市、庆安县、绥化市、海伦市、绥棱县、巴彦县比较高;双鸭山市区、宝清县等地区较低。十年平均相对湿度68.3-69.4%区域面积减少较显著,66.3-67.0%区域面积扩增较显著。黑土区相对湿度每年增加0.43%。在1967-1968年呈现降低趋势,1968年后保持上升趋势,1974年增幅达到最大,随后继续保持上升的趋势。3)讷河市、依安县年降水量较少,为459-479mm;庆安县、宾县、五常较高,达608-668mm。十年平均降水量408-449mm、449-481mm等区域降雨量的面积减少;481-506mm、506-524mm区域面积逐渐增加。黑土区年降水量每年增加0.5106mm。1966年-1968年,1975年-1980年,年降水量下降;其余年降水量均增涨;40年间共出现了9次年降水量的突变,2次效突变较显著,分别为1974年和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