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对抗性行为是指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学生的言行跟教师的主观愿望相反,产生一种与常态性质相对的逆向反应。① 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进入人生第二个反抗期,思想逐步走向独立,行为也逐渐表现得比较叛逆,经常违反学校纪律,对教师、家长教育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在言行上与教师跟着干,否定正面教育,使其达不到预期效果。这种对抗性行为不仅危害学生本人,还影响班级和谐和学校安定,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本文选择苏州市吴中区东湖小学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手段,了解该校高年级对抗性行为学生主要表现及其危害,分析学生对抗性行为形成原因,提出转化对抗性行为学生的设想。文章认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坏境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因素都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对抗性行为,作为学生,学校因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特别是教师的教育态度、教育方法技巧。基于东湖小学高年级对抗性行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形成原因,文章就学校管理层面和教师层面提出了一系列转化对策。在学校层面,要求学校管理者端正办学理念,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强转化手段,强化家校沟通,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实施对抗性行为学生导师制。在教师层面,要求教师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寻找“对抗性行为学生”产生的根源,寻找拉近师生心理距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