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品种河农215抗麦红吸浆虫基因QTL定位及资源鉴定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protos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是危害小麦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属于世界性爆发害虫。在我国各大麦区均有发生,已成为影响和限制小麦稳产和高产的一大障碍。化学防治麦红吸浆虫虽有一定效果,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培育和推广抗虫品种是防治麦红吸浆虫最经济、有效、安全的途径。对小麦品种抗麦红吸浆虫基因进行定位和分子标记研究,可为小麦抗虫育种提供分子辅助选择方法,是提高小麦抗麦红吸浆虫育种效率的重要基础工作。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标记Wms40
其他文献
为了深入探讨小麦生育中后期绿色光合源的分布及其不同茎生叶片光能性能特点与规律,为冬小麦超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于2005年9月到2007年6月,采用大田与盆栽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高产田小麦生育中后期光合源分布,盆栽条件下不同叶位茎生叶片和不同叶日龄时光合性能变化动态,得出结论如下:1、明确了冬小麦开花期绿色光合源构成。开花期大穗型品种山农8355和山农01-35单茎绿色光合源的总面
2005-2006年,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兴化市,以杂交中粳九优418和徐优201为材料,以旱育手插、盘育抛栽为对照,研究了盘育摆栽生产潜力与高产生育特点,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盘育播种密度(每孔苗数)和摆栽密度(大田每亩穴数)对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及产量形成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里下河地区,杂交中粳塑盘育秧摆栽与旱育秧手插相比,能进一步挖掘个体生产潜力,呈现出一定的增产优势。在产量上,两杂粳组
小麦赤霉病是影响温暖湿润地区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但由于普通小麦种内赤霉病抗源单一、遗传基础狭窄及病原菌抗性遗传较为复杂,使得小麦抗赤霉病育种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上海珍和艺术品有限公司港拍将于11月下旬开槌。珍和艺术一直专业致力于古董、字画、瓷器、其他杂项艺术品鉴定、销售、交易。本次港拍汇集众多精品,其中不乏八大山人、弘一法师、李可染等名家作品。  八大山人,名朱耷,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清初画坛“四僧”之一。明灭亡后,国毁家亡,朱耷心情悲愤,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又用过雪个、个山、个山驴、驴屋、人屋、道朗等号,后又入青云谱为道。朱耷擅花鳥、山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