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于心物之间——《文心雕龙》心物关系新探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teau_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雇评论人文艺心理学视角重新观照《文心雕龙》的心物关系,借用“心理距离”说等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依次在“神思”(创作论)、“知音”(鉴赏论)、“文道”(文学史论与文学本质论)等三个层面,对《文心雕龙》的心物关系及其理论价值作一次新的探索.“神思”中的心物关系是神与物游.心物之间建立心理距离,旨在心物赠答.“知音”中的心物关系是“物”对心的唤醒和心对“物”的期待.“文道”中的心物是“通变”之时的复古情怀和“原道”之际的儒道兼综.总览《文心雕龙》的心物世界,刘勰徜徉于心物之间,其创作主体神与物游,其鉴赏主体欢然内怿,其通变、原道之心又别有一种怀古复古和宗儒宗道的情怀.心理距离的建立以及“文心”在此距离间的徜徉、游走,铸成刘勰文论的独特理论价值和学术魅力.
其他文献
本文分共四章,从文化语言学、民俗学、文艺美学、戏曲志四方面,探讨了女娲城祭祀歌舞的文化内涵。 一、首先对今日祭祀歌舞——“对花功”进行田野采风与文化分析。指出:(一)
该文试图阐明女作家斯妤的荒诞小说创作,借鉴于西方存在主义哲学与西方荒诞派文学对于人类存在荒诞性的理论与技法,表现的是哲学意义层次的荒诞主题,以书写人的"生存荒诞"、
新时期历史小说创作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这个时期出现的历史小说作品不仅数量众多,成就显著,而且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创作面貌,表现了作者在历史小说创作领域不断创新的可贵努力
该文选取了黄侃的语源学成就作为研究对象,意在确立一个坐标,然后围绕着他来审视整个语源学发展的历程,在语源学理论方面作一些探讨,指出其成绩与不足,希望能对今后语源学的
在汉末,散文创作逐渐从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向不断追求华美过渡。汉末士人仲长统的散文历来被认为是当时散文创作中最有生气的,而这种生气就表现在其不仅具有散文的实用性还具有一
本文以20世纪50年代路翎的中篇小说《洼地上的“战役”》由赞扬到批判的现象为个案,对批判的过程、内容、成因、批判模式与特征、批评者心态等作了全方位的解读与剖析,并指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