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田节肢动物群落动态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myxyj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课题来源于安徽省省长专项基金“无公害蔬菜害虫综合治理技术及示范推广”项目(y47),力求在分析安徽省和县蔬菜辣椒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组织水平的基础上,明确辣椒田节肢动物群落组织结构、主要害虫及其天敌优势种动态,为辣椒害虫综合防治提供理论根据。1根据节肢动物群落中物种的营养和取食关系将总群落划分为植食类节肢动物亚群落、捕食类节肢动物亚群落、寄生及中性类节肢动物亚群落,以调查的节肢动物种类、个体数量运用各群落生态学指标分析各群落的结构组成。2007年春季辣椒田共查得节肢动物42种,分属于31科;植食类亚群落是总群落的主要成分,相对丰盛度为0.7678,其中优势种是烟粉虱和豆蚜;捕食类亚群落相对丰盛度为0.2299;优势种天敌主要主要为蜘蛛类和瓢虫类。2007年秋季辣椒田共查得节肢动物20种,分属于16科;植食类亚群落是总群落的主要成分,相对丰盛度为0.9967,其中优势种是烟粉虱和花蓟马;捕食类亚群落相对丰盛度为0.0033;优势种捕食主要为草蛉类、花蝽类和瓢虫类。两年辣椒田优势集中性指数和优势度的数值分析表明植食类亚群落﹥总群落﹥捕食类亚群落;多样性在数值分析表明捕食类亚群落﹥总群落﹥植食类亚群落。二者两年结果相同。2由于环境因子的影响,两年的辣椒田的各群落的各项指标出现波动。多样性作为群落状况的综合反映,2007年春季辣椒田总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低-高-低-高, 2007年秋季辣椒田总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低-高-低;植食类亚群落与总群落变化趋势相似;捕食类亚群落则始终保持较高的多样性水平。3以通径分析方法分析2007年春季辣椒田各群落中多样性指数与其它生态指标之间的关系表明:2007年春季的辣椒田总群落物种数S与多样性指数H’关系密切, 2007年春季植食类亚群落多样性指数通过物种数S起作用的,捕食类亚群落多样性均通过个体总数N起作用;2007年秋季的辣椒田总群落个体总数N与多样性指数H’关系密切,2007年秋季植食类亚群落多样性指数通过个体总数N起作用的。4对2007年春季的总群落、植食类亚群落和捕食类亚群落进行聚类分析得出结果: 2007年春季聚类距离D=0.90时可基本满足实际情况,总群落可聚为5类;D=0.88时,植食类亚群落可分为4类;D=0.91时,捕食类亚群落可分为4类。最优分割结果将2007年春季辣椒节肢动物群落分割为四段:4.30,5.7~5.28,6.4,6.11~7.10。2007年秋季聚类距离D=0.87时可基本满足实际情况,总群落可聚为3类;D=0.92时,植食类亚群落可分为4类。5对2007年春季的总群落、植食类亚群落和捕食类亚群落主成分分析及排序得出结果:2007年春季辣椒节肢动物总群落、植食类特征向量矩阵第2主分量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分别为93.20%和87.63%捕食类亚群落特征向量矩阵第3主分量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97.36%。个体总数(N)、物种数(S)和物种丰富度(R)对3种类型群落的贡献大。2007年秋季辣椒节肢动物总群落、植食类特征向量矩阵第2主分量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分别为90.87%和92.81%,个体总数(N)和物种数(S)对2种类型群落的贡献大。6对2007年春季辣椒田烟粉虱及其天敌种群之间的关系用灰色系统分析法、生态位分析法和聚集强度分析法进行分析,最后从种群数量、发生时间、空间格局三个方面综合排序,辣椒田烟粉虱的主要天敌是粽管巢蛛、八斑球腹蛛、草间小黑蛛和小花蝽。7对2007年秋季大棚内的烟粉虱进行农药防治,用3.3%天丁乳油对大棚辣椒田施药后,对烟粉虱防效一直很低
其他文献
土石坝因具有选材容易、工程造价较低、结构简单、抗震性能较好等诸多优良特性而应用广泛。随着土力学理论以及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土石坝更是成为了主流坝型。我国土石坝建
洪涝灾害在我国从古至今都十分突出,它给国家和人民生活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对水库入库洪水过程的准确模拟和预报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本文主要针对黑河金盆水库洪水预报
随着有限元分析技术的发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结构计算已经在工程项目和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同样,在水利工程项目中,利用ANSYS,ABAQUS等商业软件构建水电站厂房和坝体结构有限元模型从而进行静动力结构计算和分析也已经非常普遍。本文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已经广泛应用在工程和科研中的时代背景,针对有限元分析软件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应用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同时也利用ANSYS对厂房结构中的主
城市化发展切断了天然雨水入渗的通道。无论是采用合流还是分流模式,城市大部分地区的降雨径流均不能按其自然方式,通过蒸发、径流、入渗参与到流域的水文循环之中,而是以种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