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带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小农经营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城乡差距逐步扩大,“三农”问题成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一方面是我国长期二元经济体制的实施,大量农用资金的外流以及多年来农村财政收入净流出所致;另一方面,分散的小农经营影响了科技的推广和新技术应用,再加上农村高素质人才缺乏等因素的影响,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建立包括农村的发展,离开了农村的发展就不能建立真正的和谐社会。如何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了政府和许多学者关心的问题。市场经济是各种要素在市场上合理配置的经济,同时也是存在激烈竞争的经济,农户以分散的方式进入市场,面临三大困难:一是很难与工商企业和国际商业集团相抗衡,得不到平等的谈判地位;二是很难获取准确的市场信息,从而出现买难、卖难现象;三是很难获取或分享二、三产业的增值利润。农民生产的农产品有43%左右的利润在流通和加工环节流失掉。如何提高农民的弱势地位,增强农户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国际经验表明,农业组织化是提高农户竞争力,改变农业弱势的有效渠道。我国各地农业实践也表明,合作是发展农业的有效方式。本论文结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对各种农业社会化组织形式进行了分析,从理论角度说明农户组织起来进入市场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可取方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业社会化组织的发展现状、问题,对比发达国家农业社会化组织的先进经验,提出了我国农业社会化组织的发展对策。最后从农业社会化组织的转化、农业社会化组织的联合和发展道路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农业社会化组织的未来构想,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社会化组织必将走向联合的道路,我国农业的特性则决定了农业社会化组织形式并存的局面在我国将会长期存在。本论文共分七部分。前三部分主要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农业社会化组织的必要性,包括对农业弱质性特点的分析;第四部分对我国的各种农业社会化组织形式进行了分析并对各种组织的市场绩效作以比较;第五和第六两部分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业社会化组织形式存在的问题,接着分析了国际农业社会化组织的先进经验。第七部分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社会化组织的发展对策以及未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