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三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进入新时期,许多外来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直接影响新一代大学生的信仰、信念、观念,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及时教育和正确引导显得非常关键,高校思政课教育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如何更好发挥它对大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作用,是当前学术界关注和讨论的重要话题。当前我们不仅需要发挥思政课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还需要切实改进教学方法,拓展新时期思政课的有效途径。实践教学便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它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生动形象的优点,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强化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如何有效展开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发扬它固有的优点,对大学生进行切实的教育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本文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研究。首先从涉及的基础理论研究着手,对有关概念、定义进行界定和阐述;然后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综合分析高职高专思政课实践教学所处的现状,归纳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引起这些情况的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现状的措施和运行保障。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综合研究法来拓展研究思路,这需要学习并利用有利于研究主题的相关文献,在整体理解和深入把握研究文献资料基础上整合信息,从普遍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到具体针对高职高专的研究。通过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证分析法进行实证性研究,提出高职高专思政课实践教学运行模式和运行保障,丰富教学手段,为整个思政课教育服务。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的提出可为实践的开展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运行保障的提出可为实践教学顺利开展提供各方面支持。随着丰富多彩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展开,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极大增强,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生动形象去理解知识,有利于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从而加强思政课教育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