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动句”是现代汉语一个重要的句型,在使用上有其特殊性,也是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的一个难点。作为一名埃及留学生,我发现以阿拉伯语为背景的学生在学习“被动句”的时候遇到的问题很多。研究表明:观察、分析某一种句式的发展过程对发现二语学习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对汉语学习者被动句进行研究很有必要。目前,针对阿拉伯语背景的学生被动句学习情况进行研究的文章很少,而且专门针对阿拉伯语背景的学习者的教材也不多。本文也进行了汉阿“被动句”对比分析,描述两种语言差异。本文将通过对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学生被动句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其学习难点和规律。再对相关汉语教材进行考察分析,从而为阿拉伯语学生被动句的学习和教材编写提供参考意见。此外,我们还对阿拉伯国家学生汉语“被动句”学习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比较,解释阿拉伯语国家学生“被动句”学习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了两种研究方法:第一种是问卷调查,第二种是访谈。问卷调查分为三部分(选择题、判断对错、看图讲故事),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及访谈结果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二年级学生简单“被动句”的学习掌握情况良好,但复杂“被动句”及其他“被动句”普遍学习情况较差,其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受到母语的影响。第二个原因是学习者意识里主要有简单“被动句”的概念,并不知道该怎么使用其他“被动句”。二年级学生大部分的错误在两种句式,第一个句式是用“给”、“叫”的被动句,二年级学习者错误率高达80%,二年级的学习者经常用“让”作为动词,他们对这个词较熟。第二个句型是带“没”、“不”被动句的否定式,错误率也很高,为80%。(2)三年级学生对“被动句”掌握有一定进步,但没达到我们预期的进步幅度。三年级学生常犯的错误的句型有两种,第一是用“叫”、“让”、“给”的被动句,错误率在70%到90%。该错误率除了表明“被动句”掌握得不够好以外,还表明三年级学习者受到(阿拉伯语)母语的影响,因为三年级的学生把“叫”、“让”、“给”作为动词,而不是作为“被动句”的介词。第二个句型是带“不”、“没”的被动句否定式,错误率为45%。(3)两个年级在自由表达“被动句”上没有太大区别,当然三年级学习者词汇量有所增加,不过我们的统计也表明它不呈正态分布,二年级和三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4)两个年级有相同的偏误,分别是“被动句”的动词后面带补语、“状语的误用”、“无标志的被动句”等。(5)除问卷之外,我们还对埃及二年级、三年级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我们了解了埃及学生“被动句”学习的一些情况及教材和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被动句”学习发展进行归纳与分析,总结出语言迁移、认知、教学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