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Graves病(简称GD)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疾病过程中,GD本身和应用抗甲状腺药物(ATD)均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甚至粒细胞缺乏,易引起感染、败血症、休克,甚至甲亢危象,影响患者的预后。前期的实验研究已证实,复方甲亢片不仅能有效降低甲状腺功能、及时控制甲亢症状,而且在防治GD合并白细胞减少甚至粒细胞缺乏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本研究通过观察复方甲亢片对GD大鼠外周白细胞计数、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及粒系统比例、血清GM-CSF以及血清溶菌酶的影响,探讨复方甲亢片对GD合并白细胞减少症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理,为临床用药和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方法 1 Y.E菌(血清型0∶3)致免疫大鼠甲状腺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健康纯种Wistar大鼠,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菌液(浓度5×108个/ml)对大鼠进行尾静脉免疫注射。注射免疫时间分别为造模的当天及第5、10、15、20天。每次免疫的剂量为0.1m1、0.2ml、0.3ml、0.4ml、0.5ml。于最后一次免疫后的第5天,摘取眼球取血,分离血清,用于检测血清FT3、FT4、TSH;留取甲状腺组织,标本用10%甲醛溶液固定,用于病理形态观察。 2 复方甲亢片对GD大鼠白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复方甲亢片高剂量组、复方甲亢片中剂量组、复方甲亢片低剂量组、中药组、他巴唑组,每组10只,治疗1月。取外周血及双侧股骨,FT3、FT4采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测定,TSH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常规测定外周白细胞计数、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及粒系统比例,ELISA法测定血清GM-CSF,比浊法测定血清溶菌酶。 结果 1 动物模型 经过Y.E菌免疫后,大鼠的体重虽有所增加,但增加缓慢,与正常组大鼠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纳食量、饮水量明显增加,与正常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FT3、FT4水平均较正常组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组血清TSH水平高于模型组,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免疫大鼠甲状腺滤泡缩小,滤泡内胶质减少,滤泡上皮呈柱状增生,间质细胞增多。 2 甲状腺功能 复方高、中剂量组以及他巴唑组治疗后血清FT3、FT4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复方高、中剂量组治疗效果与他巴唑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纯中药组治疗效果较弱,与模型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TSH也得到类似结果。 3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复方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较正常湖北中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组都有所降低,中药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较正常组有所升高,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西药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较正常组减少,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复方高、低剂量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少于中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方中剂量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中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0 4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复方高、中、低剂量组以及西药组大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中药组大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较正常组增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复方中、低剂量组大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与中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方高剂量组大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较中药组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o 5骨髓有核细胞粒系统比例复方中剂量组、中药组以及西药组大鼠骨髓有核细胞粒系统比例与正常组比较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复方高、低剂量组大鼠骨髓有核细胞粒系统比例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o 6血清GM一CSF各组大鼠之间血清GM一CSF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 7血清溶菌酶复方高、中、低剂量组以及中药组大鼠血清溶菌酶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西药组大鼠血清溶菌酶较正常组增高,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①采用Y.E菌抗原免疫大鼠的方法建立的实验性曲大鼠模型,免疫后大鼠的血清FT3、FT;有所升高,血清TSH降低,甲状腺组织出现GD样改变,与GD非常符合,证明模型是成功的。 ②通过比较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以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证实复方甲亢片具有明显抑制GD大鼠甲状腺功能的作用。 ③从白细胞的生成、破坏两方面来综合评价复方甲亢片对实验性GD大鼠白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显示,复方甲亢片中的中药组分对 GD大鼠的白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是通过增加骨髓有核细胞数、提高骨髓有核细胞粒系比例、防止白细胞破坏实现的。关键词: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白细胞减少症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骨髓有核细胞 粒一单系集落刺激因子溶菌酶 @复方甲亢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