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随着毕业生大规模产出,就业问题也随之凸现,己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就业难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社会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原因,又有高校专业设置滞后、招生就业制度僵化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原因。为了解决就业难问题,可以采取调整经济结构、调整高校专业设置以及发展第三产业等措施,但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这是因为大学生创业不但可以解决自身就业问题,也可以带动其他人员就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途径。创业需具备一定素质和能力,它包括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知识结构、创业个性心理品质等,这些素质和能力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难以获得,因此有必要开展一种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就是最佳的选择。创业教育在我国一些高校已开始实施,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创业教育目标不够明确,创业教育基地缺乏,理论和实践脱节,流于形式等一系列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进行改革,使传统的应试型教育转变为以提高大学生能力为目标的能力型教育。贯穿本文的一条主线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是创业,而要创业就必须实施创业教育,要使创业教育广泛开展,就必须改革高等教育体制。围绕这一主线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系统的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现状,给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章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根本原因是高等教育体制僵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大学生能力不足,指出创业是解决就业难的重要途径。第三章对实施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内涵、特点进行了分析,为创业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四章通过上海部分高校及其创业园的创业教育开展状况的实证研究,寻找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五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明确创业教育目标、建立合理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文化氛围和建立创业教育基地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