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检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口服西格列汀治疗前后尿足细胞特异性标记蛋白(PCX)、血清丙二醛(MDA)以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2、探讨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为糖尿病肾病治疗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12月于山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按照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共60例,随机分配到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53.10±3.96岁,病程8.80±1.79年)和西格列汀干预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53.67±4.65岁,病程8.63±1.79年)。西格列汀干预组患者在原来的降糖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服磷酸西格列汀片(默沙东中国制药有限公司),每日1次,每次100mg,连续口服12周。对照组患者在原来的降糖治疗基础上可联合除DPP-4抑制剂及GLP-1受体激动剂以外的降糖药物或增加原药物剂量控制血糖。两组患者在受试期间均低脂清淡饮食,饭后适当运动,监测血糖,调整降糖药物剂量,血压控制小于140/80mmHg。两组患者入组前和治疗12周后分别由山西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大生化仪检测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24h尿蛋白定量,以及在山西省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检测尿足细胞PCX、血清MDA、血清SOD(均为酶联免疫定量检测吸附试验)。结果:1、对照组和西格列汀干预组在用药前年龄、性别、病程、血糖、血压及hba1c、acr、bun、scr、tg、tc、ldl-c、24h尿蛋白定量、尿pcx、血清mda、血清sod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对照组患者治疗12周后fbg(7.23±0.25)、hba1c(7.24±0.22)、acr(129.20±34.73)、24h尿蛋白定量(0.20±0.03)较治疗前的fbg(9.51±0.31)、hba1c(8.61±0.26)、acr(136.40±40.7)、24h尿蛋白定量(0.21±0.03)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的尿pcx(7.60±0.52)、血清mda(75.23±4.43)、血清sod(75.09±3.93)较治疗前的尿pcx(7.49±0.53)、血清mda(74.08±3.98)、血清sod(74.80±3.99)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压、bun、scr、tg、tc、ldl-c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3、干预组患者经口服西格列汀治疗12周后fbg(7.08±0.36)、hba1c(7.22±0.22)、acr(56.17±16.80)、24h尿蛋白定量(0.09±0.02)较治疗前的fbg(9.49±0.39)、hba1c(8.60±0.24)、acr(131.09±39.66)、24h尿蛋白定量(0.20±0.04)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的尿pcx(7.25±0.76)、血清mda(71.10±9.79)较治疗前的尿pcx(7.75±0.53)、血清mda(75.60±5.19)下降(p<0.05),血清sod(80.93±10.35)较治疗前的血清sod(76.08±4.41)上升(p<0.05)。血压、bun、scr、tg、tc、ldl-c较治疗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acr(56.17±16.80)、24h尿蛋白定量(0.09±0.02)、尿pcx(7.25±0.76)、血清mda(71.10±9.79)较对照组治疗后的acr(129.20±34.73)、24h尿蛋白定量(0.20±0.03)、尿pcx(7.60±0.52)、血清mda(75.23±4.43)下降(p<0.05),血清sod(80.93±10.35)较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sod(75.09±3.93)上升(p<0.05)。血压、fbg、hba1c、bun、scr、tg、tc、ldl-c较对照组治疗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尿pcx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而干预组患者口服西格列汀治疗12周后,尿pcx水平下降,且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提示西格列汀可能通过减少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肾小球足细胞的损伤起到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并可能独立于血糖、血压、血脂的改善。2、对照组治疗后血清mda、sod较治疗前无差异,而干预组患者口服西格列汀治疗后,血清MDA下降,血清SOD上升,并较对照组治疗后有差异,提示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改善肾脏氧化应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