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卫生事业发展的目的所在。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部分,一支拥有知识、掌握技能、勇于创新的高素质卫生人才队伍是卫生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卫生人员的素质结构、人口分布、地理分布、发展趋势以及管理制度,不仅影响卫生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也关系着人民生活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卫生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要求的提升,卫生人力资源分布和规划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建国以后我国的卫生事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卫生人力配置问题一直存在,山东省也不例外,因而迫切需要加强卫生人员的研究,以期为调整优化卫生人员现有存量和增量提供依据,使卫生事业均衡协调发展,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描述山东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其公平性和发展变化规律,剖析当前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本文建立卫生人力数量的GM(1,1)预测模型,对山东省卫生人力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其未来发展状况。研究方法本文利用山东省及全国的卫生统计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山东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采用Lorenz曲线和Gini系数来测量卫生人力资源人口和地理分布的公平性(对不同执业资格的医生从异质性的角度),利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方法建立了卫生人员数的预测模型,据此对山东省四年后(2016)年卫生人力资源的数量进行预测。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本研究运用了Excel和灰色系统理论建模系统3.0数据处理软件。结果与结论山东省卫生人力资源存在医护比例失衡、每千人口卫生人力指标偏低、学历职称结构偏低现象。2009年山东省医护比为1:0.78,按照卫生部建议农村医护比1:1,城市医护比1:2的标准配置,山东省护理人员仍然明显短缺。全省卫生技术人员的59.36%集中在城市和医院,高级技术职称只占1.3%。卫生人力资源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卫生人力资源分布不均衡。虽然山东省各类卫生人员分布的基尼系数显示总体较为公平,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地区之间相差仍然较大。建议首先,要加大对护士、卫生管理人员和其他技术人员的培养,针对重医轻护现象和管理人员学历和职称低的状况解决问题。第二,引导毕业生和其他在职人员向基层和农村流动。政府要利用行政手段制定向农村和落后地区倾斜的制度,使农村和落后地区的的卫生人力发展速度快于城市和发达地区,最终达到城乡均衡。第三,鼓励人才合理流动,从改善卫生工作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相结合来提高人员分布的公平性。第四,卫生机构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最后,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之间需要加强协调和沟通,根据卫生人力需要量的预测引导卫生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