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节奏是语音韵律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比较全面地研究了汉语普通话朗读语篇的节奏特性。我们认为节奏概念的两大要素是“轻重”和“时间”。1)“轻重”要素即语言单元重音级别问题;2)“时间”要素主要指节奏单元在时间域内的组织模式。我们认为节奏在语言微观领域(如一个语句)更多表现为线性序列;在宏观领域(语篇以上),主要表现为层级模式。下面是我们在重音级别方面、节奏层级方面,以及二者交叉领域,得到的一些结果。一、重音级别方面:我们认为影响轻重感知的有两类因素,一类是语音单元的“固有”强度因素,包括音节的音色、声调以及它的韵律位置等因素;二是音节的“可变”强度因素,主要包括音高、时长、音强等声学参数。二者比较起来,后者的影响力更大些。1.“固定”因素之音色研究——声、韵母音色对轻重感知影响遵循音节响度顺序原则(SSP)。音节响度顺序主要受以下两方面因素影响:1)实际音量越大的语音更“响”;2)实际音量接近时,哪个音的声音能量更多处于人耳听觉敏感频率区域内,哪个音更“响”。2.“固定”因素之声调研究——声调重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阴平、去声、阳平、上声、轻声。我们认为声调是语调的“微缩版”,所以声调轻重感知符合语调重音理论,即:声调“重”、“轻”必须依赖于音高对比关系。声调内部或外部形成F0高低对比是形成重音的充要条件。3.“可变”因素之声门震动次数研究——我们提出了一个衡量音节轻重的声学量——声门震动次数。它的数学表达式是音高曲线在时间轴上的积分,与音高、时长都有关系,所以和重音级别的相关性最好。我们对各声学指标与重音相关性进行了排序,发现相关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声门震动次数、时长、音高上限、音高范围、音强、能量。此外,我们发现语言单元所含音节个数与其平均(音节)声门震动次数呈现倒数关系。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我们提出了“语言声学量守恒”原则。该原则可以表述为:“发音人在平衡发音状态下,其发音的音节个数和音节平均声门震动次数的乘积趋向于一个稳定值。”其公式为: PULSE=K+T*(1/ N) (公式中N为单元内音节数,PULSE为单元内音节的声门震动次数均值,T为斜率,K为截距)由此假设引申推论出的假说是:“由若干音节组成的某个语言单元在总体声学量上也会趋向于一个稳定值”。我们认为该假说在解释如焦点重音等现象时有值得借鉴的一面。另外,它可解释语言单元内音节个数与音节平均时长及平均重音级别呈现负相关的现象。二、韵律层级方面本研究沿用了语音研究主流的“音节——韵律词——韵律短语——语调短语——语调组(语句)”的层级结构模式。每一层级内的研究对象是其直接下辖单元。1.各韵律层级内时长规律——在韵律词内和韵律短语内层面,相应内部语言单元存在较为明显的“开始加速—中间高速运行—末尾减速”的语速变化规律;到了语调短语和语句内,单元语速变化趋向于平均(或轻微变化)。2.各韵律层级内音高规律——各层面都存在对应规模的音高下倾规律。但到了语句层面,各语调短语单元的音高下倾显著变缓,经分析是由于语调短语间有能量补充(呼吸换气)的结果。因此,可以认为能量消耗是造成音高下倾的生理原因。3.各韵律层级的边界规律——在韵律单元边界处存在一对平衡力——排斥力和吸引力。他们分别起“隔断作用”和“联结作用”。具体说来:(1)排斥力有强排斥和弱排斥两种。末尾延长效应体现为一种“弱排斥力”;停顿现象表现为一种“强排斥力”(隔断效应)。两种排斥力形成补偿关系。(2)吸引力表现为边界前单元的较高音高。由以上概念,从低到高的各级韵律边界结合关系表现为从“吸引”到“排斥”的一个连续统。三、重音级别与韵律层级的交叉方面1.各级韵律单元重音级别的确定——(1)韵律词内层面,对音节建立了0(轻读)、1(正常)、2(略重)、3(很重)四级绝对重音标注。(2)对于韵律词、韵律短语单元来说,可以用单元内的最重音节的重音级代表该单元的整体重音级别;(3)对于语调短语以上的大韵律单元,计算其整体重音级别除了要偏重最重音节外,还需兼顾总体平均轻重状况。2.各韵律层级轻重趋势——韵律词内层面“左重”趋势,韵律短语内“中重”趋势,语调短语内“右重”趋势。3.各级韵律单元重音级别的声学表现1——各层级内单元的韵律位置、重音级别和音高上限、时长、声门震动次数之间都有显著相关性。具体说来,又发现:(1)各层级内单元的音高上限、时长、声门震动次数都和重音级别呈正相关;但重音级别到达中高层后,这些声学量会出现“见顶”迹象。(2)在韵律词内层面,部分发音人数据显示时长和音高上限在表现重音级别时有补偿效应,时长延长在表现低重音级别时贡献大,音高升高在表现高重音级别时贡献大。声门震动次数由于融合了两者特征,其数据随重音级别升高而呈线性增长。4.各级韵律单元重音级别的声学表现2——对中小级别语言单元(韵律词、韵律短语)重音听感来说,单元内部的音节凸现度贡献较大;到了大级别语言单元(语调短语以上)后,单元之间的外部对比对重音感知重要性开始显现。5.韵律位置信息对反映全局特征的均值数据影响力大,重音级别对于反映局部特征的极值数据(如最大值)影响力大。此外,发音人的发音风格会适度改变相应因素的影响力大小。四、其他结论1.各影响因素对语言韵律的影响力存在叠加特性,他们不会因其他影响因素存在而改变,但各影响力的“权重”会发生变化。2.各种语言都存在多韵律层级结构,但语言特点决定了不同韵律层级的地位不同。占优势地位的韵律层级的节奏模式将成为该语言的显著节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