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广州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已成广州颇具潜力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带动广州经济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集群效应,但回顾历史发现,广州汽车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一条先抑后扬的路程,其中外源性产业集聚是广州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因此,本文拟以广州汽车产业为例,探索外源性产业集聚的形成原因及发展机理,并试图将其经验进一步推广至其他产业、其他地区。本文首先总结和回顾了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与文献,在此基础上对外源性产业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尝试从品牌、资本与技术三个维度对产业的外源性进行量化研究,并与内源性产业和内源性产业集聚特征加以比较,结合我国产业发展归纳外源性产业集聚的几种模式。然后,以广州汽车产业为例,分析不同集聚模式带来的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外源性资本推动的产业集群的成因与发展机理,最后给出一个基于外源性资本、政府、企业和产业配套的动力圈层模型,把产业集聚的动力划分为核心层、支持层和辅助层,三个层面相互作用,影响着产业在该地区的集聚,从理论上解释了广州汽车产业集聚现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广州、上海、北京、武汉等城市1998~2007年的汽车产业相关数据检验了外源性产业集聚的动力圈层模型。研究发现:对汽车产业发展影响因素最大的是核心层因素,其次为支持层因素,再次为辅助层因素,通过进一步的因子得分估计发现,四个城市在汽车产业发展水平上的得分顺序是:广州、上海、北京和武汉。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属于核心层因素中的外源资本、技术吸收能力,属于支持层的政府政策和属于辅助层因素中的人文环境都对汽车产业集中程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完善我国招商引资工作和产业集聚政策的建议:积极培育地方核心层竞争力,即在招商引资上对先进制造业的汽车产业适当政策倾斜;同时,制定适合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持层政策。即政府应大力发挥其推动力作用,各地政府需因地制宜的制定当地汽车产业的政策;最后,应从市场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不断完善辅助层要素,主要倾向于社会诚信文化建设、法律环境建设和教育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