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常见病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可占CAP的10%~40%。人类对MP普遍易感,既往研究以儿童为主,而根据我国最近的CAP致病原调查结果显示,MP已成为成人CAP的首要致病原,故而对成人MPP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MP感染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所以探讨早期有效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显得十分重要。MPP的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然而随着该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MP对大环内酯类耐药情况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我国,诸多地区的耐药率均已达90%以上。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主要是药物作用靶位23SrRNA基因点突变,其中最为常见的是A2063G位点突变。本研究采用培养法、巢式PCR及血清学方法对成人MPP进行检测分析,建立成人MP早期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同时了解浙江地区MP耐药现状及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 1.通过对浙江地区成人CAP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及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分析,探讨不同检测方法对成人MPP诊断的临床价值。 2.了解本地区成人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主要的耐药机制,并分析MP23S rRNA基因突变位点与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标本来源:收集2012年1月~2014年8月于浙江省三所医院就诊的成人CAP患者的咽拭子及血清标本,共650份。 2.成人MP感染检测方法的研究:选取90例成人CAP患者的咽拭子及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MP抗体;对临床咽拭子标本及标准菌株进行分离培养;提取咽拭子标本中的DNA,联合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优化巢式PCR条件,在优化的基础上用巢式PCR分别扩增P1、16S rRNA基因,比较检测结果。 3.MP耐药机制的研究:对650份成人咽拭子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应用巢式PCR对临床分离株进行分子鉴定,采用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测定MP临床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筛选耐药菌株;应用巢式PCR扩增MP23S rRNAⅤ区基因,产物进行测序,观察其突变情况。 结果: 1.90份受检患者的标本中,PPA法检测阳性65例(72.2%),ELISA法检测MP-IgA阳性24例(26.7%),MP-IgM阳性20例(22.2%),MP-IgG阳性34例(37.8%)。PPA法的滴度越高,ELISA法检测MP-IgA、MP-IgM阳性检出率越高。以16SrRNA基因为靶基因进行巢式PCR可以检出MP的最低DNA浓度为1×10-5ng/μl,以P1基因为靶基因进行巢式PCR可以检出MP的最低DNA浓度为1×10-4ng/μl,故而巢式PCR扩增16SrRNA基因的灵敏度要高于P1基因。另外,巢式PCR扩增16 SrRNA基因检测MP阳性39例(43.3%),P1基因阳性32例(35.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临床菌株分离培养阳性8例(8.9%)。 2.650份咽拭子标本中MP分离培养阳性71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显示,71株MP临床分离株对红霉素(MIC:128->256μg/ml)、克拉霉素(MIC:128->256μg/ml)、阿奇霉素(MIC:32->64μg/ml)均耐药,未发现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耐药株。所有的临床耐药MP株均存在A2063G点突变,并未发现其他位点突变。 结论: 1.巢式PCR与血清学方法诊断成人MP感染各具特点,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MP检出率和MP感染诊断的准确性。 2.浙江地区成人MP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情况十分严重,其主要的耐药机制为23 SrRNAⅤ区A2063G点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