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制成品贸易量的快速增长,中国制造业贸易条件的变化趋势如何以及中国贸易条件是恶化还是改善等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此外,中国虽贵为出口大国,但却不是贸易强国。有学者质疑中国是否陷入了比较优势陷阱”。对此,许多学者开始研究动态比较优势,他们认为一国的比较优势在长期是动态变化的,一国想要在国际市场中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必须遵循动态比较优势。因此研究中国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趋势,以及中国比较优势的动态性与中国制造业贸易条件之间的关系很有意义。衡量一国的贸易条件,一般采用价格贸易条件指数、收入贸易条件指数和要素贸易条件指数,本文首先对这三大指标进行了简单概述。分析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时,本文先根据已有的研究对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界定。继而建立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模型,从生产要素、技术创新和规模经济三个方面分析比较优势的动态性。在分析贸易条件变动与比较优势动态化关系时,文章建立了两个理论模型,首先是贸易条件确定模型,通过模型推导得出三大贸易条件指数变化与比较优势动态化因素密切相关。其次是贸易条件变动模型,假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长期发展中比较优势发生了转变,比较优势优势变动之后的结果是发展中国家的价格贸易条件与初始状态相比恶化了,但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却能得到改善。根据第二章的理论模型,文章选取1990-2013年中国制造业进出口额测算中国制造业贸易条件变动趋势,测定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的贸易条件在过去24年整体上得到了改善。在分析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现状时,选取了显性比较优势指标、拉菲指数和产业内专业化指标,计算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逐年上升。通过绘图发现中国制造业的贸易条件指数与比较优势指数基本呈显性关系。第四章建立了比较优势动态能力评价体系分析中国比较优势动态能力,计算结果表明,中国比较优势动态能力在劳动力禀赋优势、资本禀赋优势、技术创新优势和规模经济优势的拉动下呈上升趋势。通过实证分析,表明提高中国比较优势动态能力能改善中国制造业贸易条件,两者之间成正相关关系。最后本文根据全文分析结果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从从要素禀赋、技术创新和规模经济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