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的发展已经从对速度的追求转向对质量的追求。这是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环境的体现。在这种追求和向往下,城市整体的环境和面貌的控制就成为了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应着重关注的方向。2011年夏,北京市率先提出了新城地景规划的编制要求,提出了通过大地景观规划引导控制城市面貌的尝试。本研究以此为契机,首先回归理论本源,对大地景观的定义进行了综述,并认定其为包含地表各类景物和欣赏景物体验的宏观的景观体系,是城乡面貌的外化,直接表现城乡形象。同时,在对大地景观规划相关案例的解析中,寻找到了以视觉分析作为大地景观规划核心技术方法的可能。研究进一步剖析大地景观的形成过程和系统构成两大内涵,得出了视觉是大地景观形成过程的触发点,也是大地景观系统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基于这个阶段性结论,研究将视觉分析与大地景观规划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对大地景观规划的对象、目标及原则的比较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视觉分析在大地景观规划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此外,研究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提出了以视觉可见、视觉舒适及视觉美观三个等级依次上升需要构成的视觉需求模型。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的大地景观作为研究对象,再解析其生态环境多元、人文资源丰富和新城发展迅速的景观概况基础上,针对其资源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现状,进行了静态视点、动态视点两类视点及孤立性视景、连贯性视景及区域性视景三大类视景的评价筛选,为昌平区大地景观视觉分析做好前置工作。以视觉需求模型为基本结构,以筛选数据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基于可见目标,对昌平区大地景观的视域覆盖及通视区情况进行了分析;基于静态舒适目标,对视觉敏感和舒适区进行了分析;基于动态舒适目标,对视景的视觉盲区和兴趣点进行了分析;基于美观目标,对视景的要素连续度、构图美观度、风格统一度及色彩协调度进行了分析,最终通过汇总整合各类分析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剖析了其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上的问题成因。以问题为导向,研究提出了包括补充视点及视景、控制景观规模和选址、保护静态动态体验,提升视点及视景品质等在内的,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上的规划对策,以期解决昌平大地景观遇到的问题,推动昌平整体城市面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