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邻苯二甲酸酯作为塑化剂的主要种类,是很多食品塑料包装材料必不可少的成分之一,但邻苯二甲酸酯具有致畸、致癌和生殖毒性。本课题以市售的一次性塑料餐盒为研究对象,考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餐盒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向模拟液中的迁移规律,为餐盒在使用中的安全性评价奠定了基础。首先建立了餐盒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提取方法,优化后的最佳萃取溶剂为正己烷,萃取温度为70℃,萃取时间为3 min。结合国标中的GC-MS检测方法,建立了餐盒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的检出限(LOD)为2 ng/g,定量限(LOQ)为6.7 ng/g。市售的4种餐盒中主要检测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两种塑化剂,其中聚丙烯材质的餐盒中DIBP和DBP的含量最高,分别为1.5 mg/kg和2.4 mg/kg,但含量均在国标允许的添加范围内。进一步研究了餐盒中DIBP和DBP在蒸馏水、3%乙酸、10%乙醇、异辛烷四种模拟液中不同温度(4℃、25℃、40℃、60℃)下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模拟液的种类对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迁移影量响很大,因为邻苯二甲酸酯属于脂溶性物质,所以在异辛烷模拟液中DIBP、DBP的迁移量明显高于其他三种模拟液;浸泡温度的高低与迁移量大小成正比。根据DIBP和DBP的迁移量,结合Crank理论和一级动力学迁移模型进行线性拟合。结果表明,4种模拟液在4℃、25℃、40℃、60℃下所得到的迁移方程都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的要求,因此可以用该模型来分析DIBP、DBP的迁移规律。对迁移动力学方程进行分析可看出,不同模拟液中邻苯二甲酸酯迁移的速率常数k1和初始释放速率V0差别很大,模拟液的极性越低,k1和V0值越大;温度越高,k1和V0值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