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请求引渡人权利保障研究

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sa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渡是一国应外国的请求,将位于本国境内的被外国指控犯罪或判刑的人转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的一种国际司法协助活动。现代引渡制度作为国际刑事司法协作制度的组成部分,与其他制度一起为惩处和防范跨国犯罪、维护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引渡制度中被请求引渡人的权利保障有一个从无到有再逐渐完善的历史发展过程。在产生之初,引渡制度是封建统治者迫害政治对手、巩固统治秩序的政治工具,不可能对被请求引渡人的权利予以保障。随着人权运动的兴起和人权观念的深入人心,被请求引渡人的权利开始逐渐被关注起来,使得现代引渡制度同时具有打击犯罪维护国际社会整体利益和保障被请求引渡人权利的功能。在引渡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引渡原则,比如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死刑不引渡原则、特定性原则、一事不再理原则等等,现在国际上引渡活动的开展都会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这些原则是怎样对被请求引渡人的权利予以保障的呢?现代引渡制度也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程序机制,从临时逮捕和逮捕阶段到引渡请求的提出,再到对引渡请求的审查以及被请求引渡人的移交,在整个引渡程序中,被请求引渡人享有哪些权利?其权利又是如何得到保障的呢?我国加入了许多有关人权保护的国际公约,这些公约对被请求引渡人的权利保障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我国于2000年出台的《引渡法》在我国与外国开展的引渡实践中对被请求引渡人的权利提供着怎样的保障?我国的《引渡法》与我国承担的国际义务存在着哪些不一致的地方?以及怎样去完善?对上述这些问题的解答构成了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分为四章,从历史、实体和程序角度对被请求引渡人的权利保障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最后落脚于我国的《引渡法》,各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首先讲了引渡的概念及其产生以及引渡的对象和称谓三方面的基础性知识;然后对被请求引渡人权利保障的发展历史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最后分析了引渡制度所具有的保障人权的功能。第二章主要从引渡原则的角度来对被请求引渡人的权利保障进行论述,分别论述了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死刑不引渡原则、特定性原则、一事不再理原则以及保护人权原则与被请求引渡人权利保障的关系,并简要分析了上述引渡原则在适用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问题。第三章主要从引渡的开展程序角度论述被请求引渡人的权利保障,具体从引渡请求的提出、临时逮捕和逮捕的条件、司法审查和行政审查的事项和标准等方面来进行分析,论证了在引渡的开展程序中,被请求引渡人应当享有被告知权、获得保释权、错误逮捕或拘留的刑事赔偿请求权、辩护权和申诉权、获得律师法律援助权和翻译权等基本权利。第四章首先对我国2000年出台的《引渡法》保障被请求引渡人权利的规定作了介绍,然后以我国所承担的国际义务为准则,分析了我国《引渡法》中尚待完善之处,并提出改进之办法。最后是论文结论部分,指出由于引渡制度所具有的保障人权的功能,那么在保护国际社会整体利益与保障被请求引渡人基本权利之间就可能存在冲突,不论我们在两者之间进行怎样的选择来追求一种平衡,被请求引渡人的一些基本权利是不能被侵犯的。
其他文献
【摘 要】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说的习惯、说的能力的基础和黄金阶段,而大班英语,教学条件十分有限,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也比较单调,效果不太理想。因此提出利用情景小品来提高初中生英语口语水平。旨在提高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养成说英语习惯,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和口语水平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初中生 情景小品  一、研究的背景  英语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工具,在当今中国
刑事诉讼期间制度的研究在我国刑事诉讼研究领域里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学界长期将期间制度仅仅看作是刑事诉讼的一项纯技术性制度,对期间制度的功能及其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学教科
1桥的含义桥作为物体,在科学和工程技术上被明确地定义为“跨越河流、山谷、障碍物或其他交通线而修建的通道。”然而,从现象学的角度来认识,桥绝不仅仅是物质的桥。海德格尔
自从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以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各省市县纷纷抓紧研究如何加快当地县域经济发展,很多地区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把县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以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权力和利益为最高行为准则。可以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一直是我党历届领导集体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