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整体下行的影响,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冲击,企业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许多企业发生经营困难的情形。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加剧,第三方支付渠道的快速发展,传统银行由于结算方式和结算效率问题受到新兴产业的挑战,商业银行存款增速下滑,信贷资产不良率持续上升,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意愿减弱,对经济的扶持力度被动减小,部分地区的期限较长的贷款比重偏高,股权投资为实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也因各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受到严峻挑战,大众对市场和经济预期消极,资本市场活力明显减弱,外围市场利率频繁变化引起资本流量流向不稳定等多重因素影响,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的诱发因素增多,个别机构存款出现负增长,由此引发的流动性风险形势日趋复杂,管理压力和防控难度进一步增大。因此,部分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普遍倾向于通过存放同业方式来稳定自身的收益率,逐步减少信贷资产的配置,同业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化,同业市场拆借利率因此稳定性变差,变化频繁且波动相对大,同业资金成本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大,营运难度加大,因为商业银行间的资金是相互循环流转,由此,对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江苏省农村商业银行系统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实践为例,将行政部门与作为市场主体的商业银行进行比较,侧重于阐述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危机应对,主要需要交给市场机制解决,行政手段尽管在舆论影响及政策导向上有一定的作用,但在实际应对流动性风险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局限,甚至会出现管理失灵的局面,行政部门应逐步放松对商业银行的量化管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自发作用,由商业银行根据自身实际加强流动风险管理,自行建立适合自身经营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制度,建立与自身相适应的压力测试方法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