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防治草原蝗虫对其多样性的影响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llgl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属于典型性草原,是目前我国现有草原中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的草场。近年来也是蝗虫灾害多发区,蝗虫灾害已成为其农牧业生产重大危害之一。本文主要从草原蝗虫多样性和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防治草原蝗虫对其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进行研究分析。主要研究结果: 1 蝗虫对克氏针毛(Stipa krylovii)取食量的研究 不同草原蝗虫对克氏针毛(Stipa krylovii)取食量上差异很大:狭翅雏蝗(Chorthippus dubius)3龄若虫0.00447g/头·天,4龄若虫0.01g/头·天,5龄若虫0.01428g/头·天,成虫0.01835g/头·天。宽须蚁蝗(Myrmeleatettix palpapis)3龄若虫0.00486g/头·天,4龄若虫0.00747g/头·天,5龄若虫0.01176g/头·天,成虫0.01937g/头·天。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 B.Bienko)3龄若虫0.0355g/头·天,4龄若虫0.0694g/头·天,5龄若虫0.1824g/头·天,成虫0.1475g/头·天。 2 蝗虫发生与牧草产量的关系分析 草原牧草长势对蝗虫的取食有一定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草原牧草长势良好补偿能力强则能够承受食量较大的像亚洲小车蝗这类大体型蝗虫一定数量上的危害。而遇到像旱灾的年份牧草长势差补偿能力弱则无法承受这种食量大的蝗虫危害,这时候蝗虫的优势种发生变化,转为以食量小的狭翅雏蝗和宽须蚁蝗为优势种。这两种蝗虫的食量与亚洲小车蝗相比要小得多,即使发生密度较大时也能对牧草生长起到促进作用。 通过蝗虫在不同密度下对牧草产量影响的结果得出:与亚洲小车蝗相比,小体型蝗虫狭翅雏蝗、宽须蚁蝗等在较大密度(30头/m~2)对牧草生长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原因分析:狭翅雏蝗整个生活史的取食量是0.0105355g/头·天,宽须蚁蝗是0.0106736g/头·天,这比亚洲小车蝗3龄若虫的取食量还小的多。在牧草长势较差情况下,这种取食量小的蝗虫生存空间大从而取代了亚洲小车蝗优势种的地位。 3 绿僵菌防治草原蝗虫对其多样性的影响
其他文献
丝孢类昆虫病原真菌作为经典的害虫生防真菌,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本实验室若干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本研究有选择地测定了常用化学杀螨剂与两种有杀螨潜力的
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全球马铃薯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
辣椒疫霉菌引起的辣椒疫病是辣椒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之一。利用辣椒抗病性的遗传潜能,提高品种抗性水平和筛选出能诱导辣椒产生抗性的生物制剂是防治辣椒疫病的有效途径。本试
目的:探究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出现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入院治疗的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患儿共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对比冠心病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6例冠心病患者按照诊断方法的区别命名为对照组(常规心电图)
本文以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体系(glucose/glucose oxidase,G/GO)作为外源过氧化氢发生体系,研究其对水稻白叶枯病菌JXO1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浓度的G/GO体系对JXO1生长影响
围食膜是昆虫中肠分泌的一层特有非细胞结构,由不含糖蛋白、糖蛋白、蛋白多糖和几丁质组成,是昆虫中肠细胞抵御随食物摄入的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天然屏障。许多研究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