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字幕在观众欣赏母语以外的电影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随着外国电影的大量引进,人们对于字幕的需求随之大量增加,字幕翻译这一论题的重要性也就变得日益显著起来。虽然字幕翻译也是翻译活动的一个种类,但是字幕翻译和文学、文本翻译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字幕是和影像、声音等同步传输,因而,在翻译时必须考虑到字幕与映像的匹配度。并且,由于字幕和影音同时出现,还必须考虑此时观众对于字幕文字的接受能力。具体地说,观众在看电影时,阅读字幕的时间非常有限,这就要求字幕言简意赅而且易于理解。可以说,以上两点区别给字幕翻译带来了不同于普通文本翻译的更多的制约。本文主要通过探讨以下几个问题来对字幕翻译进行研究。其一,字幕翻译中的问题是如何在具体的译文中体现的?其二,翻译者们是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的?最后,不同类型的台词往往有其适用的独特的翻译方法,那么具体各个类型台词可用什么方法来翻译,而不同类型台词又各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了得出以上问题的答案,本文借助了八部日本电影中的字幕翻译实例来进行研究。这八部电影是在考虑了年代,影响力,观众层等因素后,从众多在中国发行过DVD的日本电影中慎重挑选出来的。本文的理论基础是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动态对等理论不提倡逐字翻译所达到的形式上的对等,而是强调要使译文读者的感受和原文读者的感受达到动态的对等。为了达到动态对等,奈达将内容优先等方法引入到翻译活动中。奈达的这一理论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可用于解决字幕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基于这一原因,本文将动态对等理论做为本文的理论基础。本文目的旨在对今后的字幕翻译实践活动提供有益的资料。本文共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研究动机、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并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指出这些研究的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主要讨论字幕本身的特性及字幕翻译所受到各种制约条件,并引入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作为字幕翻译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首先将来自八部电影的大量台词和字幕实例进行比较,依据字幕所传达出的信息量的增减对数据进行分类;其次根据增减的不同性质,对数据进行再分类。最后,从归类的数据中探讨各种字幕翻译技巧分别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并对各技巧所适用的台词做了分类。最后的结论部分,撰写者归纳并总结了前面各部分的研究,并提出今后的研究课题。